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何必那么在乎译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08:30 环球时报

  最近,韩国媒体很欣喜,因为中国媒体终于开始用“首尔”来称其首都了。但是,“汉城”毕竟是中国人叫了几百年的老名,要在平常的言谈话语中不再用“汉城”还真不容易。

  记得前年,柬埔寨政府向首都的三家中文媒体下达公文,要求把首相中文译名从“洪森”改为“云升”,而且为此还特别照会中国相关部门,要求予以配合。首相不懂中文,为何要改译名呢?原来是首相听当地华人说,“云升”这两个汉字更吉利,也更准确地表现
了柬文的发音。结果,当一些中文媒体照此改名后,很多华人以为柬埔寨换了新首相,不知“云升”是谁。

  无奈的柬埔寨首相办公厅过了10个月后再度发布文告,又请回了知名度高的“洪森”。

  名字就是名字,尤其是译名约定俗成,要改很难。韩国的决定自有它的逻辑和道理,我们无可厚非。但照我看来,按这种改名逻辑,世界上肯定还有很多国家要求正名。比如菲律宾,这个国家是亚洲唯一以外国人名命名的国家。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吕宋岛及周边岛屿上岸,便以其国王菲利浦的名字命名该片岛屿为“菲律宾”。如按政治正确的原则,这个名字说什么也得改改了,但老实巴交的菲律宾人却好像根本没动改名的念头。

  那殖民者的老家“西班牙”,还有“葡萄牙”也很令人费解。清朝某大臣参劾另一大臣在奏文中同时用“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名字时说,“葡萄有牙也可,西班何物,竟也发牙?显系该大臣妄奏,恳加以欺君之罪。”真是怪诞呀!怪诞也罢,不合逻辑也罢,久而久之中国百姓习惯了,葡萄有牙,西班也有牙,并不觉有失大雅。

  翻译的尴尬并不局限于中外之间,外国与外国之间也不例外。比如希腊,希腊人自称为Hellens或Hellas,但英文却通称为Greece,凭什么呀?还有法国巴黎,拼写是Paris,法国人发音时并不发字尾那个“S”的音,但是英文却狗尾续貂,生生地念出“巴黎斯”。但到现在也没有听说这些外国人有什么怨言。

  我在非洲的科特迪瓦工作多年,这个国名世界上许多人都不熟悉。但说起“象牙海岸”更多的人就会想起这个原来法国的殖民地。“象牙海岸”和“科特迪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曾经询问过该国的外交部官员。该官员气不打一处来,他说我们科特迪瓦从来就叫“科特迪瓦”(C觝ted’Ivoire,法语意译为“象牙海岸”),何曾改过名字,只是那些说英语的人不会法语发音所以意译为英文的“象牙海岸”(IvoryCoast)。本来也就罢了,可是在联合国大会的排名上却因此靠后了6个字母,一下子就把科特迪

  瓦排到了很后面。科特迪瓦专门就此向世界各国照会,宣布不论你们是说什么语,我们国家的名字就叫C觝ted’Ivoire。若干年过去了,似乎只有中国人有这样的心胸,早就接受了“科特迪瓦”,而世界大部分的国家却还是我行我素,“象牙海岸”称呼到现在还改不了口。

  我以为,改译名实际上是一个接轨的问题,只不过要搞清楚谁与谁接轨。比如曾受英国统治多年的香港,每个人都要起一个中文名和英文名,看上去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却叫玛丽、比尔、约翰,算是与国际接轨吧。今后,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我想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译名上会动脑筋,会越来越在乎中国人怎么称呼自己。说不定,将来外国人家生了娃儿,除了用母语起名外,还要起一个拿得出手的中文名。或许将来布什家族再有什么人当了美国总统,在中国媒体上出现的名字可能会是“小红”、“建军”之类呢。

  从这个角度看,这次“汉城”改“首尔”,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国的实力与地位。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科特迪瓦人用当地土语称呼“汉城”,韩国会费那么大的劲呼吁“象牙海岸人”为“首尔”正名吗?▲

  (作者是旅居菲律宾的学者。)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14日第十一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