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一个美国妇女的云南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08:30 环球时报

  2005年10月,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派我到云南参加非政府组织环境大会。

  会议结束后,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云南,我延长了云南之行,我的父母也加入到此次旅行之中。在我踏上云南的土地之前,我所看到的中国只是北京、哈尔滨和成都等大城市市中心的样子。我的感受是,中国到处都有交通堵塞、大批的人群。人们交谈的内容大都是关于金钱、工资、工作和贷款。

  由于我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林区长大的,中国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总让人觉得难以招架。而我的云南之行给了我一个远离北京的机会。

  在当地一位渔夫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参观一下哈尼族的村寨。“山地部落哈尼族的村寨非常值得一看,”他说,“在西双版纳,哈尼族的村寨也仅存两处了。他们仍住在自己传统的房屋内,远离现代生活。”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始沿着渔夫所指的路往山里走。山路弯弯曲曲,穿过了片片稻田、茶园、橡胶树林和香蕉林。路上,我们看到妇女们坐在脚踏车上,年轻小伙子们肩上挑着装得满满的两桶橡胶汁,男人们背上背着他们的婴儿,小孩子们在土地上玩耍,还不时会有骑着

摩托车进城的小夫妻们。当村民们听说我们是美国人时,一个小伙子问我们需不需要用美元和他们做一些交易。“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美元,我想把它当作纪念品。”他用标准的普通话解释说。于是,我父亲用2美元兑换了他们揉得皱巴巴的人民币。

  接下来的山路变得越来越窄了。当我们走过一个工地时,一名小伙子在读书。我向他问路时,他显得很热情,后来干脆带我们去那儿。“离山顶还有不到15分钟的路,但你们自己走的话,恐怕会迷路。”他解释说。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到达了山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山区热带风光一下子把我们给吸引住了:有近40间房屋建在陡峭的山坡上。

  我们看到一名妇女正在一件上衣上绣花。我在北京的市场上也看到类似的绣花产品,但是亲眼目睹绣花过程仍让我觉得很特别。那名妇女说话时带有非常重的乡音。她说,这件绣花上衣是为她刚刚结婚的女儿准备的新年礼物。“每到新年,大家都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和吃饭,这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她边说边指着男女老幼所穿的不同衣服给我们看。我们越是欣赏她们的手艺,她们给我们看的工艺品就越多,包括裙子、提包、上衣、腰带和背心。

  这名妇女让我们穿上这些服饰拍照。拍完照,我把东西还给她时,她递给我一个绣花钱包说:“这个你拿去,我送给你了。”我一下愣住了,连忙表示不要,可她坚持要给我。出于商业社会的习惯性思维,我赶快给她一些钱,可她拒绝了。她说:“这不值得要钱,你拿着作个纪念吧。”我被她深深打动了。

  下山时,村民的问题“你们来这里是为了拍照吗”一直在我脑海中回响。我承认我热爱大自然,但我们来这里更多的是为了索取: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村民的笑脸和他们的热情好客,喝他们的水,吃他们的饭,拿他们的绣花钱包。我们索取得太多了。可我们能回报他们什么呢?▲

  (摘自12月12日《全球主义者》,原题:一名妇女的中国云南之旅,作者莱拉·巴克利,陈一译)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14日第七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