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势力渗透亚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08:30 环球时报 | |||
(法新社图片) “北约的未来在沙漠”———对本报记者说这句话的是一位在北约内部很有影响的专家。他所说的“沙漠”,既包括伊拉克所在的中东地区,也包括阿富汗所在的中亚地区。 维和、救灾、反恐,北约在亚洲紧忙活 12月8日结束的北约外长会议决定,北约明年在阿富汗部署的国际安全部队将增至9000人,比目前增加近6000人,其维和行动也将从阿富汗西部地区扩展到局势比较复杂的南部地区。明年6月完成“南下”部署后,北约部队将开往局势更为复杂的东部,从而接管阿富汗大部分地区的维和任务,为美国减少驻阿部队创造条件。 与阿富汗相邻的巴基斯坦也出现了北约部队的身影。11月初,1000人的北约灾害反应部队开始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救助地震灾民,这是北约部队首次在一个非北约国家进行灾后救援。对此,一些巴反对党成员和宗教人士提出三点置疑:首先,北约曾在灾后初期表示不会向巴地震灾区派出救援力量,但后来突然改变了主意,这种转变的真正原因令人生疑;其次,北约部队来到巴控克什米尔的时候,巴基斯坦军队早已进入当地并展开救援行动,北约再派部队前来“助阵”的意义已经不大;第三,为了保障北约部队的安全,巴基斯坦政府和军方必须抽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与北约能为当地老百姓做出的贡献相比,这样做显然有些“得不偿失”。根据这些疑点,不少巴基斯坦人认为,北约救灾的目的是为了在巴“长期存在”,追剿“基地”组织。对此,北约官员12月14日表示,北约无意在巴“久留”。 除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9·11”事件后,北约联合部队一度有几千人同时驻扎在中亚国家。目前,在吉尔吉斯斯坦驻扎着美国大兵;不久前德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达成协议,德国军队将继续使用乌境内的军事基地;塔吉克斯坦还有法国军人。在上述三个中亚国家仍有1000多名北约军人、数十架北约战斗机和运输机。分析人士指出,“颜色革命”过后,美国在中亚的处境“有些不妙”,“北约的名义”此时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直接“出兵”的同时,北约不断与亚洲国家进行接触,希望在亚洲谋得一席之地。今年3月29日至4月5日,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率团访问了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北约发言人詹姆斯日前对本报记者表示,北约内部正在讨论北约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特殊伙伴关系”,但这一关系到底该如何定位,目前尚无定论。 北约为何向亚洲渗透 北约的全称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它是由美国和西欧国家于1949年组成的、旨在抗衡苏联及其盟国的军事政治集团。那么,北约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军事组织为何向亚洲渗透呢?曾参与制定北约东扩计划的关键人物阿斯穆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苏联解体后,北约内部开始争论,焦点是北约究竟应该“跨出防区”、走向有可能引发战争的地方,还是继续在围墙内固守一个已经安全的欧洲大陆?如果是后者,北约的作用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如果要维持北约的存在,就必须“跨出防区”。这种讨论导致了北约的第一次转型。它使北约从美国—西欧国家联盟变成了覆盖整个欧洲、对付各种威胁的组织。而“9·11”事件迫使北约开始第二次转型。因为人们开始意识到,在新世纪,欧美面临的威胁可能来自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发生。在这个大背景下,北约向亚洲渗透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首先,“阿富汗模式”是否成功关系到北约转型的成败。在北约的第二次转型中,北约军队需要从原来静态的防御态势转变为灵活的、可快速部署的、甚至需要冒险的态势,以应对北约传统防区之外可能存在的各种威胁。2003年8月,北约开始在阿富汗地区部署军队,这被许多学者视为北约第二次转型的一块“试金石”。如果在阿富汗的行动最终取得成功,北约便能以此为样板,必要时在别的地区进行“复制”。如果失败,那对北约“跨出防区”将是很大的打击。所以,无论是北约的盟主美国,还是其他成员国,都希望尽最大努力来保证阿富汗行动的成功,北约与亚洲不少国家的接触都有这个目的。 其次,北约认为亚洲是其反恐战略的“重要板块”。“9·11”事件后,北约将反恐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明确将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定为首要威胁,维持和平与集体防御退居次要位置。从目前情况看,南亚、东南亚、中亚等很多地区不仅活跃着不少恐怖组织,而且“极端伊斯兰主义”的意识形态影响很深,这被北约视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最主要的安全威胁。另外,朝鲜、伊朗等国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也使北约将防扩散的重心定在了亚洲。 第三,北约在亚洲有长期打算。在亚洲,中国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日本急欲解套,争当“正常国家”;印度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决心日益坚定。其中,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双赢和政治互利机会,带来了日益明显的群聚效应。另一方面,亚洲的崛起也带来各种不确定性。西方的战略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是:第一,亚洲崛起是否和平;第二,亚洲崛起是否安全。西方国家尤其担心,亚洲崛起将不可避免地从各个方面冲击现有的国际体系,引发全球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从而损害某些西方国家的既得利益。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北约向亚洲渗透的长远和最终目的是主导亚洲安全进程,规制各种军事安全走向,“管理”亚洲的崛起过程。 北约的“亚洲行动”由美主导 北约在亚洲的行动并不是孤立的,它是美国亚洲战略的一部分。美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推动北约“跨出防区”。但由于大多数欧洲国家怕北约沦为美国的“工具箱”,因而希望北约仍定位于维护欧洲的安全与稳定。就在双方发生分歧的时候,“9·11”事件使美欧在反恐问题上达成一致,北约开始“跨出防区”。但伊拉克战争使北约内部再度分裂,直到格鲁吉亚及乌克兰的“颜色革命”“成功”后,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才在推进民主化进程方面找回契合点。从目前情况来看,欧洲盟友对美国仍有疑虑。欧洲政策中心创始人克罗西克日前对本报记者说,欧洲盟友仍感觉“未能成为美国真正平等的伙伴”,美国在许多问题上仍不与这些盟友商量。但这些国家恐怕也只是发发牢骚,真正碰到棘手问题,往往还得靠美国来出面摆平。科索沃如此,阿富汗如此,伊拉克也如此。事实上,只要美国大力推动,北约恐怕想不往前走也不行。 尽量打消中国的疑虑 北约渗透亚洲的直接目的是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和恐怖主义。在这方面,亚洲国家和北约存在共同利益,双方有理由维持一种相对融洽的合作关系。同时,北约的军事力量渗透亚洲,必然对亚洲既有的军事平衡构成冲击。北约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军事合作升级,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其他国家的安全担忧。 近年来,北约积极与中国进行接触,从根源上讲是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从直接原因上讲源于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关注。从方式上看,北约与中国的接触,将从非传统安全合作开始,通过日益加深相互交流和理解,不断走向更深层次的安全合作。专家分析认为,鉴于目前的形势,北约希望中国能“充分理解”其在亚洲的一些举动,尽量打消中国的疑虑。不过北约高层也很清楚,以北约目前在亚洲的一系列动作,要想打消中国的疑虑并非易事。分析人士还认为,北约必须本着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共同原则,加强理解和相互尊重,健全互信机制,并循序渐进地开拓合作领域,这样其涉足亚洲的行动才不会引发根本性的利益冲突。▲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19日第十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