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汪道涵逝世专题 > 正文

江南时报:汪辜已逝 来者可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2:46 人民网-江南时报

  12月2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上海去世,享年90岁。消息传出,两岸各界人士扼腕哀叹。

  汪道涵儒雅睿智,长期担任要职,上海市长任内,赴美国参访,邂逅辜振甫先生。在辜振甫先生出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后,1991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德高望重的汪老被推举为会长。面对错综复杂的两岸关系,汪道涵展其大智慧,勇敢面对
历史的挑战。两会经在香港多次私下磋商,达成“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口头共识。

  1993年4月,举世瞩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这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确立了两岸民间正面接触、协商对话的机制。1998年10月,第二次“汪辜会谈”在上海举行,汪道涵表示条件允许时,愿意去台湾看一看。就在汪道涵束装就道前夕,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使两会交流的基础不复存在,汪道涵此恨绵绵。

  兄弟相争,必有一伤,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是不可以寻找妥善的方式加以解决。汪道涵先生老成谋国,退隐松江,心忧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对解决两岸的分歧有独到见识。如果汪道涵顺利登陆台岛,两岸积怨不能说迎刃而解,亦可缓和对立情绪,化干戈为玉帛。台湾当政者却不愿放弃台独狂想,致使汪老被迫搁置赴台计划,一片良苦用心付之东流江水。

  辜振甫先生一直想为缓和两岸局势竭尽绵薄之力,无奈天命难违,于今年1月初驾鹤西去。隐居松江的汪老得知老友先行,发出“天若有情,亦有憾矣”的感叹。汪老的伤痛不仅是对老友的哀悼,更是对两岸不能尽快统一的感慨。如果两岸能够在第一次“汪辜会谈”的基础上再上层楼,国家统一大业或可柳暗花明,无奈天意弄人,“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为了打破两岸关系的僵局,在年事已高,无法成行的情况下,汪老委托其“个人代表”孙亚夫、李亚飞,赴台参加辜振甫的追思告别会。

  年内,江丙坤的“破冰之旅”、连战的“和平之旅”、宋楚瑜的“寻根之旅”,均在台湾岛内激起巨大反响,广大台胞感受到大陆的善意,主张缓和两岸关系,绿营的群众基础发生塌陷。两岸政党间的交流,加强了彼此的了解与沟通,为处于僵局中的两岸关系带来些许春意。在12月初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遭到重创,蓝营大胜,表明破坏两岸和平与稳定不得人心。

  “汪辜会谈”的两位主角今年先后辞世,使得十余年来的“汪辜会谈”终成绝响,从此走入历史。哲人西去,来者可追。海峡两岸主政者均有所更迭,但汪辜二老的名望仍然备受两岸各界推崇。中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两岸人民应该彼此体谅互助,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共享发展的成果。

  两岸政冷经热,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交流已中断多年,循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的方式处理一些民间事务,仍然存在着诸多障碍。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仍然是岛内的主流民意。两岸交流衍生出大量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两岸直接“三通”。汪辜二老的睿智与风范足供我们借鉴。

  未来接任两岸工作的人,应该学习汪道涵对两岸关注的精神,维系两岸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逐渐将僵局中的两岸关系导入坦途。两岸主政者虽然存大异,亦应求大同,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尽快恢复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交流,尽早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或可告慰于汪辜二老的一片苦心。

  《江南时报》(2005年12月26日第一版)

  相关专题:汪道涵逝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