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基辅人靠兼职过日子(记者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0:55 环球时报

  2005年冬,怀着对古老而神奇的斯拉夫文明的向往,记者来到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首都基辅,开始了自己的驻外记者生涯。临行前,自己也读了不少有关这座千年古都的书,一想到即将有幸看到熠熠生辉的索非亚大教堂,巍然屹立的“英雄母亲”塑像,历经沧桑的雅罗斯拉夫大公时代的标志性建筑金门,心情如同与久别的恋人相逢,难以掩饰躁动和不安。然而,在与这座“帝王之城”亲密接触后,记者却获得了一些书本里不曾有过的另类感受。

  发达与落后

  初到基辅,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雄伟壮观的文物古迹,亦非随处可见的街心花园和难以计数的各种雕像,而是在大街小巷或疾如闪电,或摇摇晃晃、好坏不一的各种汽车。基辅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巨大的汽车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世界上所有知名厂商生产的最新款豪华汽车,也能见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厂的老式苏联汽车。在乌克兰没有汽车强制报废一说,所以当你看到

宝马、奔驰等名车在破的拉达车或旧的日古利车后面亦步亦趋时,就不足为奇了。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破车和旧车还总爱在后面挂个敞蓬小拖车,里面堆放一些杂物,从基辅市中心最繁华的克列夏季克大街飞驶而过,根本不必担心会因有损城市形象而遭禁行。

  在记者站停放汽车的地下车库里,竟有不少在国内未曾见过的高级轿车,如装备有V8发动机、动力强劲的奔驰S55、

保时捷超豪华越野车等。记者站前年买的
帕萨特
1.8T轿车在它们的光彩映衬之下显得毫不起眼。这令记者不禁想起影片《大腕》中那句经典台词———“你要是开辆日系轿车,都不好意思跟邻居打招呼”。

  在基辅,发达与落后的巨大反差不仅表现在汽车上。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折射出这种强烈的时代落差。到基辅的第二天,记者前往乌克兰外交部递交申请记者证所需的材料,看到在如此重要的政府大机关里使用的竟还是拨号时会发出干涩“嘎嘎”声的拨盘电话。后来我在一些星级饭店又频频遭遇这种带有漫长拨号音的脉冲式电话。但是,你可别以为基辅的通信手段还停留在落后的脉冲电话时代。同城之内,我也不时会邂逅一些从高级轿车里走出来、耳朵上挂着蓝牙耳机的新乌克兰人,他们充分享受着领先拨号电话几十年的尖端通信产品。

  不富裕与高消费

  刚到基辅,当地朋友就向我介绍,基辅居民的月工资收入大约在200美元左右,而乌克兰其他地区还达不到这一水平。听罢此言,记者心中暗喜,思忖着靠自己的工资或许能在基辅当回“小资”。可是,进基辅的超市随便转转就傻眼了,这里的物价水平远在北京之上!在超市里,记者买了一条很普通的毛巾,居然花了15个格里夫纳,相当于人民币24元。食品更是贵得离谱,相当于人民币70元至80元一公斤的香肠比比皆是,而且还不是最贵的。记者花了近13个格里夫纳买了4个苹果,折合人民币5元一个,而相同品种和大小的苹果在北京也就是2元一斤。想想朋友说的,基辅居民月平均工资200美元,记者百思不得其解,乌克兰老百姓那点钱能承受得起如此高的物价吗?直到遇到了一个叫奥列格的小伙子,记者才对这一问题略有所悟。

  奥列格是记者在商场买折叠床时认识的一个售货员。精明而略显狡黠的他看到记者对是否花440美元买一张折叠床犹豫不决时,赶紧鼓动道:“快买吧,你要今天买,我就给你这个最优惠的价,明天不是我的班,别人可不会给你这么实在的价。”于是我问道:“你一周休息几天?”“哪有什么休息呀,”性格开朗的奥列格突然露出几分伤感来,“我一年365天根本没休息日。我打两份工,这份干完了,明天还要去另外一处上班。如今什么都在涨价,靠近河边的房子都涨到1700美元一平方米了,我不多挣点,拿什么买房子呀。”听奥列格一讲,我似乎才有点明白不算富裕的基辅人是如何在高消费的城市里艰难生活的。后来我才知道,在基辅兼好几份职、打好几份工的现象十分普遍。大学教授下班去当家教,退休职工上街摆摊卖货都不算是稀罕事儿。并不富裕的基辅百姓只能用“勤快”这一“笨”办法来对付高物价。▲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03日第七版)


本报驻乌克兰特派记者 谭武军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