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出镜 点滴皆关民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2:45 北京晨报 | |||||||||
2005年本报“代表就在您身边”专栏回顾感人故事 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将于1月15日召开。回顾2005年,北京市各级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出席各级人大会议,行使代表权力,通过视察、专题调研,以议案、质询等方式监督政府,反映选民意见。本报推出的“代表就在您身边”专栏,共刊发了19篇报道,展现了人大代表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北京发展建言献策的风采。日前,市人大常委会新闻 背后故事
乞丐猛抢手中相机 ●出镜代表:钟志玲 ●相关报道:2005年6月27日《为建天桥 代表“搭桥”》 ●采访回放:记者随钟志玲代表来到南中轴路木樨园往南路段考察发现,这里唯一的过街天桥日流量竟达10万人,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采访时,桥上的乞丐以为记者是在拍他们,几个人涌上来抢相机,我就死死抱着相机不撒手,当时我求他们:给你钱,你别抢相机。我和记者的手腕被抓得青一道、紫一道。 代表心声:不当“哑巴”代表 我不想当“哑巴”代表,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要反映问题,要锲而不舍,关注到底。 为提建议得罪邻居
●出镜代表:李保群 ●相关报道:2005年11月21日《甘家口早市猫腻真不少》 ●采访回放:在早市买菜缺斤少两的事儿不少市民可能都遭遇过,但像甘家口早市小贩那样猖狂“宰人”的可能还不多见。2005年11月11日,记者随李保群代表到甘家口早市进行了实地暗访。 我生活的小区里可能有一半的人对我有意见,因为一碰上他们有什么纠纷,我总是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我是代表,别人不敢说的话我也要说。 代表心声 百姓小事就是大事 建立和谐社会必须从关心百姓的小事做起。胡同里的事,上下水、暖气热不热……这些问题时刻在我们身边发生,关系着百姓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关心的焦点。 我获雅号“垃圾专家”
●出镜代表:邹晓美 ●相关报道:2005年12月19日《露天垃圾场熏了我十年》 ●采访回放:记者随邹晓美代表一起到高安屯垃圾场和紧邻的北京物资学院实地考察发现,居民忍着臭气睡觉、师生捂着鼻子上课……周边居民苦不堪言。 反映高安屯垃圾场扰民的报道刊发后,大兴某小区业主来找我,反映附近废品回收站臭气熏天,天通苑和回龙观的居民也纷纷找到我。我们领导由此给了我一个雅号,叫“垃圾专家”,我说我是“反映垃圾问题的专家”。 代表心声 问题解决才肯罢休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就得为人民。问题反映了还不行,当代表就要锲而不舍。既然要关注,就要追出个结果来。 特别点评 人大代表是联系 政府和市民的桥梁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刘维林 “群众看人大制度,大多是通过代表们的所言所行。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有活力。”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维林在谈到“代表就在您身边”专栏时如是说。 作为一位资深宣传工作者,刘维林说,“代表就在您身边”专栏立足于宣传代表的履职业绩,处处体现着为选民和群众办实事的特色,因此本身就具有生命力,这个“您”说的就是广大的北京市民。人大代表来自群众中,就要为群众排忧解难,就要为北京发展建言献策,多重角色决定了人大代表联系政府和市民的桥梁作用。而晨报“代表就在您身边”专栏通过选取贴近民生的选题,再现人大代表生动的言行,反映民情民意,使得代表的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我希望,今年‘代表就在您身边’还要继续传播代表的声音,为市民解决实际问题。”刘维林表示,希望这一专栏把代表履职过程中更多的鲜活事迹报道出来,把发挥代表作用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政府工作。同时,刘维林建议,记者可以把笔端深入到基层去,从区县人大代表和乡镇代表身上挖掘他们工作的亮点。 晨报记者 朱烁 韩娜/文 王颖 邹红/摄 报道之最 问题解决最迅速 《代表登门“火线”拆除》 2005年7月11日 刘朋庆代表提出的“关于安德里北街25号院1、2、4、5号楼电话外线遗留问题”的建议,是专栏报道中问题解决最快的。 刘代表到现场调查后,当即与多方联系,网通公司北京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赶赴现场,立即拆除了所有废旧电话线,问题在该报道见报之前就得到了彻底解决。
2005年11月11日,人大代表李保群在甘家口早市暗访。 相关专题:北京晨报聚焦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