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陈水扁布局台湾“内阁”改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15:15 国际先驱导报

    在1月16日约见苏贞昌和谢长廷两人之后,陈水扁在1月17日终于证实,谢长廷将在春节前下台,而由苏贞昌接任“行政院长”一职。

  从两人事后表现来看,谢长廷颇有怨意,而苏贞昌则一味低调,接受媒体采访时只以“谢谢”应答。尽管“府院之争”暂告一段落,但是民进党“四大天王”的内斗,仍然没有结束,反而可能越来越微妙。

  “内阁”改组

  谢长廷表示,将在下周一(1月23日)率领“内阁”总辞。十多个月的“谢氏内阁”,终于黯然收场。

  此番谢长廷辞职,表面原因是“总预算复议案”不能得到支持。根据台湾的政治结构,谢长廷虽然主理“行政”,但是如果没有得到“总统”的支持,他很难和“立法院”抗衡。谢长廷本来就是一个弱势“内阁”,因为“立法院”占多数的乃泛蓝阵营,台湾政治的特点在于混乱,但是党派队列分明。两派互相拆台时,难免伤及无辜。而“总统府”里的陈水扁,虽然同属民进党阵营,但是和谢长廷既无良好私交,两人理念也未见相同,在这样情况下,谢长廷辗转求全,已相当不易。

  去年年底,台湾县市长选举,民进党惨败。虽然苏贞昌已经为此负责,从民进党主席位上辞职,但是谢长廷所面对的压力一直没有减轻,不断有谢将下台、“内阁”将改组的消息传出。谢长廷在宣布将辞职之后才委屈表示,自己当时两次向陈水扁请辞,并不是故意要拖这么长时间。

  而今年新年一过,谢长廷的处境更加不妙。陈水扁两岸政策突然高调反转,在元旦讲话中强调紧缩两岸经贸,而谢长廷在这一点上,一直与陈水扁政见明显不同。谢长廷在位时间,一直主张“和解共生”,对大陆多项提议都有相对善意的响应。

  党内斗争

  但是,如果把谢的辞职,仅仅视为“行政”过程中遇到挫折,则失之浅薄。现在外界虽然难知事实真相,但是从谢长廷充满怨恨之意的谈话中,可以想见一二。

  谢长廷在宣布辞职的记者会上说,在拖着没有辞职的这一段时间,其实是他想让陈水扁有时间协调,布好吕游苏谢“四大天王”2008年的局,尽量消减民进党届时因为内斗而实力大减的担心。

  但是,在党主席选后,陈水扁告诉谢长廷,预想中的局布不成,因为“他们不接受”,才接受谢长廷的辞职。

  从谢长廷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四大天王”的内斗,方是陈水扁近期担心的重点。陈水扁可能的思路是,给四个人每人提供一个职位,各司其责。如果这样的话,陈水扁心中对于2008年谁代表民进党参选,自然已有打算。谢长廷虽然没有说明陈水扁的设想,但是表示对于他自己,陈水扁的建议是“若当‘院长’,就不要选2008”。

  这一条件莫说是谢长廷,只怕野心勃勃的“四大天王”没有一个可以接受的。但是以目前局势,相信外界应该多加留意的,是谢长廷的未来走向,而不是新贵苏贞昌。

  众所周知,在“四大天王”中,谢长廷和吕秀莲自身实力较强,和陈水扁常有面和心不和之感,而游锡堃和苏贞昌,则相对更为接近陈水扁一些。因此,外界一直担心游苏联盟。

  但是目前四人中,处境最微妙的显然是谢长廷。吕秀莲是“副总统”、游锡堃是党主席、苏贞昌是“行政院长”,以谢长廷和陈水扁的关系,他不太可能屈就“总统府秘书长”这种职务。而他今日地位和时机,显然也无法回到地方竞选。那么,在今后的两年中,谢长廷的政治资源由何而来?

  虽然谢长廷表现幽怨,但是民进党的草根团队一大特点,就是生命力顽强。预计在未来几个月中,谢长廷就能解开这一疑点。以2008走势分析,做具体工作的“行政院”其实颇为得罪人,很有可能因为施政细节激发民众恶感。如果谢要在2008年大展拳脚,“行政院长”未必是一个合适的背景。因此,他现在要做的,应当是寻找一个新的职位,全力积蓄力量准备2008之战。

  苏贞昌上位

  谢长廷宣布辞职时含沙射影地说,希望陈水扁能让苏贞昌做得久一点。

  作为陈水扁任内第四位下台的“行政院长”,谢长廷自然对陈水扁朝令夕改、唯选举是瞻的行政风格并无好感。但是和陈水扁关系较为密切的苏贞昌上台后,是否就一定能改善“行政院”和“总统府”的关系呢?

  分析至此,会发现谢长廷透露民进党其他几位天王或者其中的一两位,并不买陈水扁苦心孤诣布的“局”的账。那么,其他几位天王到底在其中处于什么位置?

  既然是在党主席选后陈水扁才反馈消息,很显然,党主席一职也是这一局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游苏联盟成真,那么两人分掌党和“行政”,倒也不失为合理搭配。但是,尽管两人皆是陈水扁亲信,陈水扁也未必会容忍两人联动带走民进党的半壁江山。游苏联盟,以两人的人气和性格来看,苏贞昌参选2008的可能性明显增大。陈水扁捧苏贞昌上位,其实也有后着,如果苏贞昌有异动,陈水扁完全有办法令其政绩不彰而下台,或者打击其人气。要知道,2007年下台的“阁揆”和2006年初下台的,可不是一种声势。 【作者】本报香港特约撰稿 李家明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