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媒体记者观察不同时期的沙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9:07 国际先驱导报

  “正如‘一百个人眼中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记者当中自然会有一百个沙龙。这注定了沙龙在不同记者笔下截然不同的形象。”以下就是本报各时期驻巴以记者对沙龙不同的印象

  “三板斧”将军

  国际先驱导报前驻加沙记者马晓霖报道 (任期:1999年~2002年)

  有句俗话叫做不是冤家不聚头。按理说,沙龙口碑如此糟糕,但是,到加沙街头了解一圈后发现,沙龙并非在这里声名狼藉得一塌糊涂,而是还有一点人缘。普通巴勒斯坦人对沙龙当选以色列总理后和平进程前景的预测也不一而足,既悲观也乐观,有怀疑又不乏期待。

  宣誓就任总理一个星期后,这个以强硬著称的以色列人令人意外地向巴勒斯坦人伸出了橄榄枝。沙龙宣布将大幅度放松对巴勒斯坦人的制裁与封锁,让与冲突没有直接关系的巴勒斯坦人享受到便利。不过沙龙强调这些善意并非针对巴勒斯坦领导人的,因为他们的安全机构卷入了“恐怖活动”。

  我曾将沙龙对巴军事打击的撒手锏比喻成李逵的“三板斧”:暗杀巴活跃分子乃至高级政治领导人,待挑动巴方反击后,再从空中轰炸巴安全机构,从地面闪击巴自治城市,进而完成一轮较量。

  “三板斧”反映了沙龙固有的刚愎和自负,但是,面对为结束占领而不怕死的巴勒斯坦人,背靠因占领持续而不断有人丧生的国民,向来务实的沙龙也不会蛮干到底。

  “老狐狸”的微笑与握手

  国际先驱导报前驻耶路撒冷记者刘洪报道 (任期:2002年~2004年)

  我对沙龙最惊讶的,是沙龙很喜欢笑,而且总是笑得很欢。不是那种有些政治家从嘴边挤出来的干笑,让人觉得特别虚假和做作;而是眼睛眯成一条非常细微的缝,嘴巴裂开,左侧略微有些歪,再加上他短小的身材,肥胖的体型,就好像孩子般天真。

  沙龙的微笑公关给他挽回了不少形象分。握手是沙龙的另一个公关利器。2002年在以色列举行的“9·11”周年纪念活动上,沙龙结束演讲后正准备起身,我抓紧机会凑近拍照,可能是看到了我这个“异类”,沙龙的

保镖赶忙阻拦。正朝这里走的沙龙看到了我的尴尬,马上冲我一笑,并走上几步,朝我伸过手来。我也赶忙把手伸过去,握住了沙龙的粗大的右手。

  与阿拉法特握手,我更多感觉是阿拉法特手中的力量。阿翁总是喜欢很用力地握你,然后把你拉到紧贴自己的地方,最后面对镜头,露出领袖的微笑。沙龙则不同。他的手胖白柔软,他总是轻轻和你一握,然后又抬起头,冲你微微一笑,很少说话。那种略有些诡秘而亲切的笑容,像是长辈在问你一些你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又像是一个小孩子对你做了坏事以后自我解嘲。

  沙龙的另一面,是经常“祸从口出”的话篓子,新闻不断。但千万不要认为他僵硬,绰号“老狐狸”的沙龙,正成为和平的最大赌注。

  他手腕纯熟,计谋百出,为谋求最符合自己利益的目标,他时常会做出近乎180度的大转弯,这甚至让他的亲信都瞠目结舌。比如最初”路线图“登场时,沙龙言辞倔强,称这是以色列绝不能接受的毒药。可几个月后,随着路线图得到国际社会一致推崇,“狡诈”的沙龙马上改弦更张。面对国内鹰派的不理解,沙龙还如此劝说:之所以接受路线图,他是想以此寻找和平的出路,任何指责他投降的人,其实是在为自己的投降行径发虚。所以除了疆场铁将军的称号以外,沙龙还落得个政坛老狐狸的“美名”。

  人性沙龙

  国际先驱导报前驻加沙记者周轶君报道 (任期:2002年~2004年)

  常驻加沙时,与以色列总理沙龙天天“见面”:一是楼下垃圾桶表面,白色油漆醒目喷上沙龙名字,表示巴勒斯坦人对他的诅咒;二是案头他的自传《武士》,封面上白发沙龙紧锁双眉,遥望远方,目光深邃又深情。

  这便是沙龙留在世上两种迥异形象:阿拉伯人憎恶的刽子手、以色列推崇的“王者”。沙龙一辈子不乏惊人之举,无论在战场还是政坛。最后轰然病倒,也给全世界心头一击。

  沙龙父辈从俄罗斯移民到以色列。我在以色列曾经结交几个来自俄罗斯或其他东欧国家的朋友。他们在经济上相对贫困,但共有一股玩命拼搏的草根精神。

  沙龙曾经说,他不穿防弹背心,因为没有适合他的尺码。沙龙私人农场饲养的奶牛,曾因产奶量高、体形肥硕结实,夺取全国比赛冠军。

  沙龙不喜欢跟媒体打交道。行伍出身,他称自己讲话没遮拦,容易惹麻烦。他更愿意在聚光灯外,痛痛快快施展手脚。

  沙龙一生发生过不少争议事件。但很少见他出来喋喋不休。他似乎不愿向人解释,哪怕遭到误会。

  刚上台时,有些媒体看不懂沙龙所作所为,认为不过是“推土机”开进政坛。多年以后,那些人才明白沙龙在做什么。

  他傲慢,瞧不起阿拉伯人。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回忆说,某场合阿拉法特向沙龙伸手,沙龙背过头去,阿拉法特只好改为敬礼。他发动“定点清除”,不考虑是否伤及无辜。也正是沙龙,20年前就声称“终有一天,巴勒斯坦国从我手中建立!”

  他充满信心,百折不挠。“每当遇到困难,我就想起小时候跟随父亲到山坡上犁地、播种。当我累得走不动,父亲会停下来,叫我回头看,看看我们已经完成的……于是我又充满信心。”

  他有爱。2005年9月以色列单边撤离加沙。定居者与士兵发生冲突,沙龙发表电视台讲话,告诉定居者,如果要动手,就冲着他来,不要伤害士兵。

  有这样一张照片:沙龙独立于第二任妻子莉莉墓前,夕阳满天。据说,2000年莉莉去世后,沙龙每天上班前,特意绕行,经过莉莉墓前“问候”。

  “她的爱和支持,给我启迪和力量。”沙龙在自传里说。

  爱到极致,也狠到尽头。

  悲情沙龙

  国际先驱导报驻耶路撒冷记者魏建华(任期:2004年至今)

  一次次流血冲突后,沙龙立场逐渐软化。时至2003年底,沙龙首次提出撤离加沙的单边计划,立场软化渐露端倪。到去年底宣布退出利库德,成立前进党,标志他政治立场定型。

  回首过去,悲从中来。

  在哈达萨医院外采访,一位以色列同行告诉记者:“如果沙龙这次能离开人世,他是幸运的!”记者哑口无言。

  “沙龙正处在政治生涯的顶峰,如果这时去世了,全世界的很多领导人可能都会来参加他的葬礼,他也将永远被人们牢记。可如果他变成

植物人,在家里躺两年再去世,我想那时候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他。”这位记者解释说。

  寥寥数语,让人回味良久。

  呜呼,沙龙!呜呼,巴以!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