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寻觅“公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15:01 青年参考

  为了让下一代建立公民意识,将“老百姓”培养为新中国的“公民”,北京著名学者杨东平主编了一套适合小学生看的《新公民读本》。因为是1949年以来中国出版的第一套公民教育读本,这套书即将面世的消息,引起北京多家媒体热烈支持,《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等主流报刊都发表长篇介绍文章,给予积极评价。

  媒体炒得热,于是我信心满满地以为,应该可以很轻易地从书店里找到这套书,没
想到费尽一个上午,问遍北京所有大书店,以及我能查到联系电话的教科书专卖店,答案竟一致为“查无此书”,“闻所未闻”。

  电话中,一般反应敏捷的店员要听明白“公民读本”几个字还颇费功夫。难点似乎是出在“公民”二字上——“什么?公民?”这个我认为很平常的词组,店员要想一想才明白。也有人将“公民”读本,误解为“功名”读本。这反映了知识分子早已指出的问题:在大多数中国人意识里,“公民”概念如此遥远而陌生。

  现代国家的教育除了赋国民予谋生能力外,最大功能是培养公民的国家意识,自己作为国家一份子的责任,以及与责任相应的权利。

  然而,不与权利相联系的义务,是虚无的。遇到喊抗日示威口号的时候,很多中国人都很爱国;但在平日里,人民对国家该尽的义务,却不见那么多人去履行。国民向国家纳税,却不能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因此个人与企业能避就避,能逃就逃。国有资产怎么利用,百姓没有发言权,所以执法者看不到时,就有人滥用、诈取。

  北京店员想不起“公民”,却想到富有中国特色的“功名”。或许,处在公民权利得不到尊重的环境下,有公民意识还真不如有“功名意识”强。

  在外企白领与

公务员之间,当代大学毕业生宁选后者,当公务员有保障,物质条件优越,老百姓是看在眼里的。按中国招考公务员、万千报名者挤破头的情况估计,假如出版的真是《新功名读本》,预料会风行一时,成为畅销书。

  据说,这套书本的编写过程也挺不容易,不少作者因为这事“比较敏感”而婉拒参与。出版社为编写这套教材培训了近百名教师,最后愿意参加编写工作的不到10人。

  因为波折重重,这套书才让人珍惜。以中国当前的发展看,提倡公民教育可能是挽救教育失效的惟一出路。就像中国走的改革开放道路,过程中因法规不完善而产生了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等问题,拨乱反正的出路也只有一个,就是继续往前走。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