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亩田圆小康梦 种田大户憧憬未来新农村(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8:43 红网 | |||||||||
。。
(韶山市三华村新修了平整的水泥村道,乡村道路硬化已成为许多地方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标志。)
(韶山初春的绿野孕育着绿色的希望)红网韶山2月20日讯(记者 明健飞)汤红兵是韶山的一位普通农民,因为包种自家附近村民们的130多亩稻田,成了这一带小有名气的种田能手。 我们一行人来到汤红兵的家乡银田镇三华村采访,这里是湖南省级小康示范村,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大片的田园在丘陵间延伸,韶山铁路从村边通过。“当初你怎么想到要去种这么多田的?”在汤红兵家,我们这样问。 汤红兵说他曾在河南、安徽等地投资办过厂子,最终没有成功,倒是在外面时看到有些人用集中包种别人土地的方式致富。他想,湖南的粮价也不比这里的低,我也可以这么干嘛。在汤红兵的家乡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存在着有些田缺乏劳动力种植的问题。2004年,回到家乡的汤红兵将邻近村组村民们的130多亩水田包下来耕种,他种田大户的致富生涯也由此开始。 我们问他与在外打工的人相比,收入怎么样,“当然高些。”他显得很自信。现在,汤红兵有耕种收割各种机械化设备10多台。他说他的能力种200多亩田没有问题。这几年为了种田,他已投入了10多万元。田间管理平时由自己做,而到农忙季节就要请6-7个帮工。一年下来,亩产早稻可达400多公斤,晚稻500-600公斤,除去成本,每亩能赚500-600元。再加上每年养10头母猪、80多头商品猪收入的2万多元,以及其他收入,日子算是过得蛮宽裕了。
(站在田原上回想经历过的一切,汤红兵(前)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汤红兵回家种田致了富,这家也使他感到格外的温暖自在。)汤红兵带着我们来到他种的田边。清风吹拂,初春的田野上已到处冒出了嫩绿,要不了多久,新的一年播种又要开始了。汤红兵有所感触地说:“种田也要懂科技咧!田要种得好,靠的是技术,比如品种搭配就很有学问。去年我早稻种了30多亩的金优974这个品种,晚稻按别人的推荐选用了一个品种。结果到晚稻该插秧的时候,早稻还没收割,造成误了晚稻的农时,每亩少收了50多公斤。这使我觉得,不能盲目听别人的,不能光凭经验。”现在他订了不少杂志来看,还想配台电脑,学会在互联网上来寻找知识和信息。 当话题转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觉得这让农民对未来有了新的憧憬。他说,农民没养老金,60岁以后的养老问题是许多农村里的人都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不知今后能不能解决。而对正在建立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制,他认为还有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譬如现在规定加入合作医疗的人只能在本地指定的医院看病,而在外打工的人要回家看病才能享受补贴,这很不方便。 他说最希望的就是儿子能好好读书学习,将来哪怕就是当农民做村官,也要有足够的文化知识。谈到下一步的打算,他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承包面积大一些的山林,山林的承包期更长,一般有50年,发展起来也更稳定。” (稿源:红网) (作者:明健飞) (编辑:阿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