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富国纷纷看上中国资金(市场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8:15 环球时报

  

富国纷纷看上中国资金(市场观察)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

  近日有专家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跨入直接投资的第三阶段,对外投资将迅速增长。事实也证明了专家们的预测:包括瑞典、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近期纷纷在中国开设用以专门吸引中国投资的办事处,美、加等国也不甘落后,不断派代表来中国洽谈引资项目。所谓“风水轮流转”,中国曾借助外国投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现在,
又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些富国反过来竞相吸引中国投资呢?

  “我们不想错过中国这班车”

  尽管与每年涌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相比,中国目前的海外投资额还显得很少,2005年也只有69.2亿美元,但发展势头很猛。据上海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薛求知预计,5年后,中国企业每年的海外投资总额将达150亿到200亿美元。巨大的潜力促使富国政府纷纷到中国招商引资。

  “我们不想错过中国这班车,15年前我们错过了日本那班车。”意大利投资促进署吸引外资开发部负责人日前对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初,日本加大了海外扩张力度。这名官员说,德国和英国当时在吸引日本投资方面更为成功。去年9月,意大利投资促进署终于把其在欧洲以外的首个办事处设在了上海,以帮助中国投资者更好地进入意大利。

  瑞典是最早对中国海外投资“打主意”的欧美国家之一。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自2003年起,先后在上海、北京两地成立了办事处,中国也是该机构唯一在境外设有两个办事处的国家。

  2月9日,英国伦敦经济发展署也表示,将在北京和上海开设办事处。据悉,中国是英国的第四大投资国。

  在欧洲以外,美、加等国的一些地方政府也对中国资金充满期待。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和南卡罗来纳州是推动中国到美国投资的先锋。就连加拿大的最小省份爱德华王子岛省,其主管贸易

  与出口发展的高官日前也专门飞赴中国,以游说中国企业前往投资。

  与此同时,各国政府或开出优厚条件,或提供各种便利,以吸引中国投资。例如,德国科隆政府许诺,如果中国企业在那里安家落户,所有申请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的手续将在4周之内完成。而在以往,类似的申请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竞争能使企业更具活力

  这些富国政府如此不遗余力地吸引中国投资,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保持当地企业的竞争力,二是促进本国百姓就业。

  瑞典投资促进署负责区域合作的项目官员斯万伯格2月17日对本报记者说,尽管瑞典有世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但政府仍然积极推动中国高科技企业到瑞典投资,因为在这些领域,得到的投入越多,产业群就会越发达,而且,“竞争能迫使瑞典企业不断创新”。他还说,中国企业实力越来越强,不仅在资金上具备了海外投资的实力,在技术上也更加接近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例如,中国的华为公司就在为瑞典的电信公司提供产品,中兴公司也在为瑞典和整个欧洲市场提供3G终端设备。

  对欧洲就业问题颇有研究的瑞典经济学者伦贝克对本报记者表示,由政府出面吸引外国企业,特别是把中国这样新兴经济体的企业引入本国,可以为当地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他还告诉记者,在位于斯德哥尔摩北部,有瑞典“硅谷”之称的基斯塔科技园,来自中国的企业就聘请了很多瑞典科研人员。在伦敦,部分中资企业的规模更大,雇员甚至达到了数百人。

  欢迎中国投资是主流

  但也应该看到,部分富国在吸引中国投资的同时,对中国企业的大规模海外并购行为又很警惕,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抱有莫须有的敌意,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石油公司便很能说明问题。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斯万伯格认为,一部分国家的政客出于政治目的,担心中国的强大,也有一些人害怕中国企业进入后会抢走他们的饭碗,但多数国家,特别是这些国家的百姓是欢迎中国投资的。那些对中国抱有敌意的国家应正视现实,因为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具有积极意义。发达国家的企业也不应害怕与中国企业竞争,这可以促使他们不断获取前进的动力。▲

  《环球时报》(2006年02月20日第十五版)


本报驻瑞典特派记者 雷达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