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特大泥石流考验菲政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8:15 环球时报

  整座山被削去一角,整个村庄被从地图上抹去,可能有多达3000人死亡……2月17日,菲律宾特大泥石流灾难震惊了世界。2月19日,灾难的救援工作进入第三天,更多的搜救人员带着各种救援设备前往灾区,希望能为焦急的当地居民带来亲友生还的希望,但是他们找到的只有一具又一具冷冰冰的尸体。巨大的灾难冲击着人们的心理,整个菲律宾风声趋紧,政变谣言四起,警方宣布进入红色警戒状态,全国2/3的警力已经进入戒备。阿罗约政府面临灾难与政变的双重考验。

  菲最大的村庄顷刻变成泥潭

  2月17日上午,经历了10多天阴雨连绵天气的南莱特省圣伯纳德镇昆萨胡贡村终于迎来了一丝阳光,村民们原以为雨过天晴会有好天气,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厄运。上午11时左右,在巨大的山崩响后,山体滑坡后的泥石流滚滚袭向整个山村。瞬间,原本绿油油的山谷农田变成了泥海,500多栋房屋顷刻消失,变成了一个深约9米、长4000米、宽500米的泥潭。

  一名生还者说,他听到山崩地裂的声音,还来不及反应,四周就已陷入一片黑暗,他在奋力挣扎之后才爬出泥潭,但是已与家人失散。另一名生还者回忆,泥石流连同被连根拔起的树木以及体积比房子还大的石块,一齐从山上狂泻而下,不到5分钟,村里所有房屋,包括一座小学在内,全部从地面消失。一名邻村的居民说,他听到泥石流排山倒海的声音,还有昆萨胡贡村人哭喊呼救的声音,但是10分钟后四周就陷入死寂。

  据当地媒体介绍,昆萨胡贡村一面靠山,另三面是农田,面积达450公顷,是菲律宾面积最大、人口第四多的村庄,共有居民约2500人。当时,村里的小学正在上课,师生人数约250人,另外,还有大约100人到这个村子里参加一个妇女团体的会议。

  尽管菲政府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死亡统计数字,但法新社称,此次泥石流中死亡或失踪人数可能超过3000人,这是世界过去10年来类似灾难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开展救援工作十分困难

  灾难发生后,菲律宾立刻组建突发应急小组,并派直升机和军舰开赴灾区开展救助工作。阿罗约总统也于18日召开政府各部门紧急会议,下令对被泥石流掩埋者搜救行动一定要进行到最后一刻,“直到找到最后一具尸体”。

  然而,由于当地天气实在是太恶劣,救援人员表示,时不时就大雨倾盆,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行走,一不小心就陷入深及胸部的泥沼中,重型机械根本无法工作,只能靠人力执行任务,晚上无照明设施,无法开展救援工作。救援工作还面临新的泥石流的威胁,就在18日晚,菲律宾南部又发生一起泥石流灾害,有大约10人失踪。

  不过,救援人员仍在努力。昆萨胡贡村小学是当地百姓和救援者极为关注的救援目标,因为这所小学紧依山脚,是泥石流发生时首当其冲的位置。19日下午,从这一小学传出令人兴奋的消息,菲律宾内政部副部长科尔伯斯说,人们听到这一地区的泥土底下有人在敲打。此前一天,一位幸存者收到了她母亲的短信,她母亲是被泥石流掩埋的小学教员,这条短信说:“我们仍然在一间教室里,还活着。”另一条短信说:“我们还活着,把我们挖出来吧。”在收到短信后,救援人员和志愿者立刻围绕被掩埋的小学展开了救援行动,但是由于不久后发生了另一起小型泥石流,救援行动被迫中断。18日晚7点以后,人们再也没有收到短信。尽管有专家表示,再找到生还者的希望非常渺茫,但当地村民仍在彻夜祈祷,希望受困的师生能成功获救。

  泥石流发生的天灾与人祸

  此次发生灾难的莱特岛在世界战争史上很出名,1944年10月22日在莱特岛东岸发生的“莱特湾海战”,与珍珠港事件、中途岛战役并称为

二战太平洋战场的三大海战。该岛的另一个出名之处,就是频繁发生的泥石流灾害。据当地科学家勘探发现,莱特岛处在菲律宾海沟的边缘,这意味着它的基岩已“严重破裂或碎裂”。莱特岛还是每年平均19次台风侵袭菲律宾的主要路径。菲环境与自然资源部表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莱特岛南部森林陆续被椰园取代,加速了侵蚀现象,这也是当地经常发生泥石流的原因。1991年11月,莱特岛中部发生的洪水及泥石流,曾导致6000人死亡和失踪,而整个城镇几乎从地图上消失。2003年12月,南莱特省发生泥石流,200多村民丧生。

  而这次灾难的直接原因是暴雨和地震。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过去两周内,南莱特省等地区一直普降大雨。菲环境与自然资源部官员指出,100毫米的降雨就能导致山体滑坡,而当地十几天来的降雨量已超过227毫米。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所长称,2月17日上午10点36分,南莱特省曾发生里氏2.6级微型地震,这种地震一般不会引发泥石流,而最多是导致山体疏松。但它与连日的暴雨结合起来,就导致了这场灾难。南莱特省省长雷利亚斯指出,灾难发生的几天前,因担心暴雨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当地政府曾组织此地居民转移到别处,但后来这里的天气稍微好转,村民们又都返回了村子。

  为何天灾更多更烈

  近几年来,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大大增加。一位从事减灾研究的专家对本报记者说,华盛顿世界观察所几年前发表过一个报告,叫《非正常的自然灾害》,其中指出,上个世纪的最后10年是“联合国减灾10年”,而这10年中世界各地共发生了86起重大自然灾害,相比之下,20世纪50年代的重大自然灾害只有20起,70年代也不过47起。进入21世纪后,天灾并没有出现减少的势头,相反,印度洋大海啸、南亚大地震、卡特里娜飓风……一幕幕自然灾害的巨大悲剧连连发生。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和位于日内瓦的国际减灾战略机构整理出来的数字显示:2004、2005两年,全球死于天灾的人数分别为25万多人和近10万人,加起来超过了之前10年在自然灾害中死亡的人数。

  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来看,上世纪90年代,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080亿美元,这一数字是上世纪70年代的5倍、50年代的15倍。而2005年的360起自然灾害就酿成了159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人类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无论是灾难预报和应对灾难的反应能力都在加强,可为什么重大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和损失却不减反增?

  减灾专家指出,客观地看,随着人类防灾救灾水平的提高,和过去相比,规模差不多的单起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是下降的,但问题是,天灾发生的频率、次数、强度却在增加,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导致天灾更多更烈的一个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把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气候变化、环境失衡联系在一起,而其背后是温室气体长期大量的排放、森林植被的改变和砍伐、湿地缩小、河流改道等等。

  尽管所有的研究和统计结果都表明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比战争、冲突要来得更大,但很多国家在预防、应对自然灾害上的投入却远比军费开支小得多。减灾专家们指出,防治自然灾害固然需要建立灾害快速反应和救援机制,需要依赖高科技的救灾行动,但更重要的是重新审视人类的发展行为,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尽量修复已被伤害的环境和生态,而这必须依靠十分巨大的经济支持。▲

  《环球时报》(2006年02月20日第十六版)


本报驻菲律宾特约记者 王传军 本报记者  程刚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