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懒”又“傻”的欧洲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0:02 青年参考 | |
博客主人: 田帆(新华社驻欧洲分社记者) 博客地址: http://blog.chinabbs.com/tianfan/ 以欧洲之大,国家之多,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之明显,想要给欧洲人安上一个统一的帽子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如中国人有南北之分,欧洲人也有南北之别。北欧人像冬天一样冷峻,认真、守时、工作勤勉而又有些傲慢。而南欧人则多像夏天一样火热,自由、散漫、善于享乐而又待人热情。法国人的浪漫、英国人的傲慢、德国人的呆板和意大利人的散漫,都是人所共知的套话,我不想多讲,只是想谈谈自己对欧洲人的观察和理解。虽然片面,却真实。 初到欧洲的中国游客,难免有些失望之感。除了满眼的绿让人惊叹之外,欧洲城市布局的“相似”和“陈旧”,让那些希望看到发达国家现代化高楼大厦的国人不太习惯。欧洲的城市布局确实相似,市中心一般是座大教堂,周围则多为街道狭窄的步行街,有旅游品商店和高级时装店。欧洲的乡镇更是如此,中心最高的建筑必是教堂。 这其实说明了宗教在欧洲文明史上的重要性。虽然现在欧洲人周日去教堂的人数日渐减少,但在历史上宗教绝对是人们生活的重心。基督教不仅“入世”,而且教会还要把教堂建在市镇的中心,这与中国佛教、道教讲究“出世”,把庙宇、道观建在深山密林中实在是大异其趣。 至于欧洲城市的“陈旧”,恐怕与欧洲人对历史、艺术和传统的尊重、以及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有关。欧洲经历过多次战争的浩劫,但不管是抵抗者,还是征服者,都很少故意摧毁性地破坏文物和著名建筑。更有甚者,为避免炮火轰击,法国人在历史上多次主动放弃巴黎。 而说起对欧洲人的印象,我最常听到的看法大抵有两类;一种谓“懒”,一种曰“傻”。应当说,这两种印象都颇为符合实际,并没有冤枉欧洲人。但我想说的是,欧洲人的“懒”与“傻”都是由于欧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制度造成的,因为人毕竟是讲究理性的经济动物。正所谓,“没有不好的人,只有不好的制度”。 欧洲人确实“懒”,常常一杯咖啡、一杯啤酒便打发了一下午的时光。到了周末,除了巴黎等少数大城市,即便如布鲁塞尔这样的城市,也是空旷如荒野。周日,商店、银行全关门,只有教堂的门对你敞开。一年之中,欧洲人要度过无数个节假日。而到了夏季,情况更是过分,欧洲人似乎都拥到了海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几乎停转。 与为生活而奔波的中国人、为财富而奋斗的美国人相比,欧洲人确实更为喜欢享受生活、而懒于追求事业。这既有文化上的原因,更有着现实的经济原因。在欧洲国家精心编织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网下,欧洲人有着良好的就业保障、近乎免费的教育和医疗体系、健全的社会福利,慷慨的退休制度,又何必在大街上疾行呢? 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持这种高福利制度,欧洲国家通常实行累进制的高税收制度,对那些事业有成的高收入者课以重税,正所谓“劫富济贫”,这也无形中抑制了人们追逐个人财富的冲动。 但“每枚硬币都有自己的反面”。在老龄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欧洲这种社会模式的缺陷与不足开始暴露出来。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们不愿意工作!年纪大的人喜欢提前退休,失业者则不愿屈就。所以,欧洲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就业市场的僵化又使经济缺乏活力。 而欧洲人的“傻”,则有更多误解的成分。欧洲人普遍心算差,不会找零,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我就读大学的计算机系,程序编得最好的是比利时人,也是事实。至于在生活中,欧洲人表现出来的“傻”,则更多地体现为对人的信任(从而显得容易轻信)、对法律和规章制度的严格遵守(从而显得缺乏灵活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布鲁塞尔有家自助烧烤店对过生日的人免费,你只需说一声,“今天我过生日”而无须出示任何身份证明。此外,你到欧洲人家中,很少发现盗版光盘,欧洲人如果家中有两台电脑,大多也会去买两套Windows软件安上。 不过,在欧洲几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欧洲的人道主义精神。毕竟,“自由、平等、博爱”这些声音都是首先从欧洲大陆响起来的。对如我这样的外国人,绝大多数欧洲人所体现出来,是善意、礼貌和乐于助人,这与欧洲大陆普遍弥漫的人文主义关怀是分不开的。 讲一个极端的例子,丹麦政府日前发起一场“性,与残疾无关”的运动,将残疾人召妓上门服务的费用纳入社会福利。虽然这种做法很值得商榷,也遭到丹麦社会各界的批评,但毕竟很能说明问题:欧洲社会的文明与和谐绝对不是一种口号。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