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政务公开,不能只见“花”不见“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0:00 新华网

  朱建中

  时下,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这对加强基层民主,端正机关作风,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勤政廉政建设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开展政务公开这项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地方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讲成绩的多,讲失误的少,报喜的多,报忧的少,特别是对因工作决策失误造成的“政误”更是讳莫如深,很少公开,群众只看到政务
上的 “花”,而看不到“政误”上的“疤”。

  “政误”为什么难以公开?究其原因,一是有些领导怕承担责任。既然有失误,必然有原因,追究原因就会导致追究责任。因此,“伤疤”不戳不痛,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和个人工作中的失误,采取躲、拖、推、捂等方式隐瞒“政误”。二是有些领导怕失去威信。决策失误公开多了,下属会对领导失去信任感,因此,“丑事家家有,不露是高手”。三是怕影响本单位的荣誉。几届班子辛辛苦苦创下的“牌子”不能“砸”在自己手上,于是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把问题当成绩讲,把“政误”当“正误”谈,把事故当“故事”颂。一言以蔽之,当事人怕在领导那里“丢丑”,怕在群众那里“丢脸”,怕在兄弟单位面前“丢人”,怕个人利益“丢分”。这种不敢公开“政误”的做法,无论对单位还是对个人都是极其有害的,必须坚决纠正和摒弃。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政府工作也是如此。出现“政误”,关键是要知错即改,有误即纠。而那种政务公开只见“花”不见“疤”,对“政误”这也不好公开,那也不好披露,虽然顾及了一些人的“面子”,减少了“得罪”,缩小了“影响”,避免了“震动”,但也会带来副作用,其结果是,问题单位“涛声已旧”,问题个人“我心已旧”,损害的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形象,危害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阻碍的是民主法制化建设,影响的是党和政府工作取信于民的诚信。

  其实,“政误”也公开,非但不会“丢人现眼”,反而会纠正“政误”,减少失误,树立形象,增添威信。这种不怕丢丑、敢于揭短的行为,充分表现了政府敢于正视工作失误、乐于接受群众监督的勇气,这样的政府更值得信赖。

  相关报道: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