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代表委员质疑科技评价体系:科技成果岂容豪华包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21:5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熊言豪、李亚杰、周玮)“目前对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要看项目、论文、成果,这是应该的;但是科学研究是科学家们创造性劳动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能‘春播一粒种,秋收万担粮’。”全国政协委员黄尚廉日前表示。

  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实际上是科技上的差距。一些代表委员认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改革当前的科技评价体系,根除当前科技界普遍存
在的浮躁虚假之风。

  科技评价已成为现实中的一个“指挥棒”,提工资、分住房、晋升职称、推荐院士,科研人员各种各样的荣誉和待遇无不与此挂钩。为了能有一个较好的评价,院所领导和科研人员千方百计去“包装”他们的成果,有的单位甚至派“间谍”四处打探,派公关人员前去“公关”,请吃喝,送财物,以至于出现行贿、受贿等诸多违规或不法行为。

  一位科技界人士透露,为了把评价结果做好,不少单位把评价指标分解下达到每一个人。科研人员不能够静下心来从事研究,变得浮躁起来,甚至有的人弄虚作假。

  黄尚廉委员说,“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除当前科技界比较普遍存在的浮躁虚假之风是其重要条件之一。” 因为在这种科技评价体系下,不少科技人员在科研项目完成后,满足于发论文、搞评比,根本无心把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

  于修平代表说,现在不少科学研究好像只是为了参加评奖评比,发明专利却实际投入应用得很少。这里面有渠道问题、资金问题,但是不少研究项目本身就没有做好,当然很难投入实际应用。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重视吸收转化,而我国吸收转化投入只占引进技术投入的8%。”彭钊委员说,我国每年有3万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5万-6万项专利,但大部分不能向生产转移,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40%,而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0%-80%,世界经济

500强企业中的高科技公司更高达90%以上。(完)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