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他是中俄边贸第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4:51 世界新闻报

  本报特约记者 于佰春

  带五百两银子闯远东 为中国货打开俄市场

  近些年以来,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协作关系的建立,民贸活动像坚冰下的暖流,喷涌而出。中俄两国客商肩扛手提,再度形成了“倒包”热浪,其表现形式与18世纪末中俄边贸
情景十分相似。

  今天,在符拉迪斯沃克(海参崴)车站广场对面,有一片被参天绿树所掩映的“百万小区”。这就是姬峰太等一批华商富贾,一百多年前捐资助建的华人区。展开中俄民贸的百年画卷,寻觅商海打拼的华商先驱,中俄民贸第一人姬峰太卓越业绩和乐善好施,回报社会的义举,在中俄人民友好交往的史册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是中俄边贸第一人

  姬峰太

  

他是中俄边贸第一人

  满载而归的俄商客

  百年前闯海参崴 开了商号又种菜

  1689年9月,中俄双方签署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其中第五款规定:“自和约已定之日起,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

  居住在黑龙江岸边的中国边民抓住这个契机,争相乘船渡江,到远东去淘金创业。自幼随父闯关东来到黑龙江经商的姬峰太,看准了跨国边贸中的商机,把正在经营中的商铺卖了500两银子,争先乘上第一艘渡船,和20多位同乡到达黑龙江对岸的海参崴(现称为符拉迪斯沃克),租下一间10平米的房子,开办了远东第一家中国商品小商号,就地收购两国流动商贩携带的小量商品,经营代销代购业务。

  这个阶段的中俄边贸是以货易货。俄商用海参崴盛产的优质海带、远东地区的珍贵毛皮,换取中国客商带来的布匹、烟草、烧酒和茶叶。姬峰太的小商号成了中俄客商洽谈生意的落脚点。

  1870年春天,三十而立的姬峰太在海参崴车站附近租下一间200平方米的库房,扩大代销代购、批发业务。为了能让过往的中国商贩有个歇脚、小住的地方,姬峰太又租了几间民房,改成“中国客栈“,接待过往客商。

  开展对俄经贸生意,就必须通晓俄语。于是姬峰太聘请了一位名叫安德烈的俄罗斯人当家庭教师。他成为中俄民贸圈子第一个潜心学习俄语的中国商人。

  1872年初,安德烈夫人热尼亚染上重病。姬峰太出钱从绥芬河请来当地名医张明仁赶往海参崴,为安德烈夫人医病,热尼亚得以康复。这使远东地区的上流社会和商界人士见识了中医中药的神奇效力。海参崴远东大学的教授们联名恳请张明仁留下来行医看病。从此,在海参崴市,在姬峰太的商行里新开了家海滨中医院。中药也由此成为俄商青睐的商品。据记载:中药的贸易额占到当年民贸总额的1/4左右。

  当时,远东的农业基本上是一片荒芜,姬峰太建议华商把目光转向农业。1873年春天,姬峰太在海参崴郊外买下了10万顷土地,低价租赁给闯关东的山东老乡。当年秋天,数十万吨洋葱、土豆、西红柿、胡罗卜等俄国居民喜食的传统蔬菜,出现在海参崴农贸市场。远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俄国商人闻讯后,领着马队,赶着大车,昼夜兼程赶往海参崴抢购中国农民的农副产品。远东居民把中国人出售的农副产品统称为“姬峰太”。这一成就又使姬峰太成为中国农业立足境外市场的第一人。

  1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