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项目“黑洞”吞噬了多少科研经费(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08:42 新华网

  “跟着项目吃喝拉撒都能报销”

  青岛一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记者说:争取到了科研经费后,并不能全额到手里,还要被所里、实验室逐级“扒皮”,扣管理费、仪器设备耗损费等,一个20万元的课题,“扒”到我们手里也就剩下10多万元。有些科研单位的项目带头人还可以从经费中提成5%,算是个人所得。

  据这位科研人员透露,一般做项目预算时,需要100万元就报120万元,上浮20%。有些重大课题需要招标,就不敢把预算报得太高。资金只要拨下来,就能想方设法用完,项目快完了就买车买电脑,置办点办公用品,反正钱是剩不下的。跟着项目的人在这段时间内吃喝拉撒都能报销。有些项目预算中有明确规定不能买车只能租车,但批下来的钱连买车都够了,就可以想办法在发票上做文章,把买车变成租车。

  “我们这种科研单位的人工资收入不高,就是靠项目发财。有的老教授争取下科研经费,就揣到自己腰包里,不舍得购置实验器材,而是到别的单位实验室做试验。还有的人申请下来一个课题,不是拿钱实施项目,而是拿这笔钱去拉关系,跑下一个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骏涛说:“人文科学课题的科研经费大部分花在课题组成员出差、开会、餐费、打的费、住宿费等等,其中当然也含有旅游费用,现在出差哪有不旅游的?不可避免地还要请朋友们吃吃饭,也可以在课题经费中报销。”

  “除了正常的资料费、出差费、专家论证费,有的就买电脑作为设备报销,有的连给孩子买个铅笔也要回课题组报销,反正到课题结束时,都要把钱报出来。” 山东师范大学一位副教授说。

  

项目“黑洞”吞噬了多少科研经费(2)

  科研项目成了部分单位的“圈钱”工具?有的评审组成了“分钱组”

  一些科技人员反映,同一领域同一科研机构中不同课题组之间获得的科研资源有很大的差别。而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之一,是人际关系。科研人员提出,一些课题鉴定会、论证会是虚假的,实际上是请客吃饭、胡吹自吹。有的评审组实际上成了“分钱组”。

  青岛一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说,项目实施中,上级部门也会派专家进行中期审核,了解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课题进度等,要是审核不过关,下一批的资金就不再拨付了。所以研究所一般都要请前来考评的专家吃喝玩乐,每人再送点纪念品,有的直接送千把元钱的“辛苦费”,这些人就被哄得很高兴了,审核自然也就没有通不过的。

  另外,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掌管大量科研经费,资金分配不透明,也引发众多非议。由政府部门直接进行科研经费的投入和管理,其工作程序、经费配置、课题评价以及成果鉴定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科研领域中出现了以人际关系为主导的“小圈子”。有的科研人员认为科研赛场也有“黑哨”,即科研项目评审不公平、不透明,背离了科学精神和公平竞争原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