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如何“破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08:42 新华网

  当前,一些大城市的房价上涨势头难以遏制,经济适用房建设走入了困境。关系到成千上万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建设成为又一个关注焦点。然而,建设部日前公布的“70个地级以上城市尚未实施廉租住房制度”的消息,给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梦泼了一盆冷水。

  居者有其屋,一定要买房吗?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如何“破冰”

  这是湖南某部门兴建的经济适用房,实行定向销售,中低收入群众根本无法享受。

  实现“居者有其屋”,不代表人人都要买房。199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起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和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然而,迄今为止,大部分地方政府走的却是“只售不租”的路线,如此单一的售房市场,连发达国家都无法做到,房价非理性上涨也在所难免。

  广东省房地产企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蔡穗声说,一步到位的住房消费观念应该有所调整。住房是价值最大的超耐用消费品,一套住宅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不可能人人都买得起。即使在发达国家,居民住房自有率也仅为50%左右。对于最低收入家庭以及外来人口等高流动性人群,租房是他们的首选。我国目前的房屋自有率在80%-90%之间,这并非好事。房地产是资源消耗型产业,土地,尤其是耕地消耗很厉害,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低于联合国警戒线。

  广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蜀健认为,现阶段不应一味强调建“经济适用房”,政策规定的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利润率不得超过3%,在操作上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当然有责任保障公民的居住权利,要实行"居者有其屋"政策,但是“居者有其屋”决不等同于“居者有房产”,“居者有其屋”可以通过政府提供廉租房和住房补贴的形式来解决,这种做法在香港已经很成熟、很成功了,在广州也正在逐步推广。

  我国城市的住宅消费热潮中,有不少认识的误区。大部分年轻人热衷于买新房而不愿买二手房和租房,“一步到位”的住房消费观念较为普遍。一些媒体的住房消费引导存在误区,通常一个大学生毕业两、三年,才能买房结婚,父母要来住,还要请个保姆,于是便买1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房子。蔡穗声说,全世界(除了中国)没有这样的好事情,美国、英国、日本哪个国家的大学生毕业就敢说买房的?这种提前消费并不值得鼓励。

  建立奖惩分明的“廉租房”考核机制

  建设部公布70个地级以上城市尚未实施廉租房制度,具有一定的标本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存在的政令不畅的现实困境。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根本原因主要还在于激励和惩罚机制的缺位。

  湖南省建设厅房地产处处长彭先成说,湖南省之所以廉租房建设一直搞得有声有色,百姓拍手欢迎,就是因为将廉租房建设面积纳入到省政府“八件实事”的考核中,任务没有完成的省政府给予严厉批评和相关处罚措施,任务超额完成给予奖励。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如何“破冰”

  长沙市近年来修建了大量的经济适用房,解决了不少中低收入的住房难问题。

  激励与惩罚机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了激励机制,地方政府才有严格执行上级政策的积极性和动力;有了惩罚机制,地方政府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到不依照法规、政策行事的严重后果。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政令必然会畅通无阻。

  而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缺少的恰是这种配套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廉租房最大的作用是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和拉低疯涨的房价。据《上海证券报》披露,廉租房与房价呈反比关系。廉租房的供给每增加5%,就会迫使房价下降3%--4%,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老百姓。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明确提出要要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重点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和住房租赁制度。通过租售并举的办法,不仅形成住房的梯次消费,还让群众有了购房预期的安全感,可以制止市场恐慌心理,遏制房地产市场的一些炒作行为,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因此,有必要把公共住房保障制度落实情况列为政绩考核内容,把政府用于住房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金额、投入比例以及增长幅度,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户数及覆盖面等,列入政府考核内容。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