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场壮观的超女保卫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14:03 信息时报 | |
时报新闻眼 张鹏 超女在过去的一年里太火了,大有超女一出,无人争锋的武林盟主势头。它搅动的不仅是娱乐的江湖、电视的江湖,而且波及传媒界、文化领域,它所引发的种种颇受争议的“后遗症”至今风波未熄。 前几天,全国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刘忠德炮轰超女,引发大讨论,后来,他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产品不能完全依靠市场选择,不能让劳动人民整天陶醉在低俗的文艺当中;观众怀着扭曲的心理在看超女节目,但不能让年轻人在娱乐和笑声中受到毒害;广电总局有个文件,不让这样的活动继续下去,执行文件需要有一个延续性”(《华夏时报》4月26日)。在刘忠德先生看来,劳动人民是审美趣味低下的,因为他们容易“陶醉在低俗的文艺当中”;观众基本都是不正常的,因为他们是“怀着扭曲的心理在看超女节目”,至于年轻人则更是温室中的花朵,绝对不能“在娱乐和笑声中受到毒害”。其语气之恳切,态度之真诚,用心之良苦,几乎让我这个超女的观众在感动之后,继而痛心疾首准备彻底放弃此类恶俗的收视情趣。 然而,在放弃之前,我很想问刘忠德先生几个问题:公众是否有权选择您所谓的低俗文艺节目解闷?您有什么证据判断全国数量庞大的超女观众是“怀着扭曲的心理”看节目?(这已经涉嫌人身攻击了,不过没人和你老人家较真而已。)至于您关于“广电总局有个文件,不让这样的活动继续下去”的说法则已经完全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否定。也就是说,刘忠德先生的三个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那么我还是继续看看超女吧!不然让我看点什么呢?看央视8套的《大清御史》吗?那里面可真是没什么低俗的东西,太后老佛爷雍容华贵,皇上气宇轩昂,臣子磕头如剁葱,人治常常多于法治,权力常常忽悠法律,好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育样本,这样的东西我们看得还少吗?这样的权谋斗争我们看得还少吗?这样在有意无意之间麻醉公众法治追求和公民意识觉醒的东西我们看得还少吗?《大清御史》不是个案,有兴趣的人们可以仔细回想一下,类似的电视剧清单是不是已经长得和劣质卫生纸一样让人望而生畏。面对这样的卫生纸,刘忠德先生们的脾气总是空前的好,总是可以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佩服佩服。 “高人”当然不止一个,而且当一个“高人”蹦出来的时候,更多的“高人”通常难以抑制内心的蠢蠢欲动,愿意以各种理由呐喊助威。不幸的是,“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超女在推销一夜暴富观念”(《华夏时报》4月26日)的新闻只是显示了助威者的乏力和思维不够严密,除此之外毫无作用。作为观众,我们已经被教育过很多次,已经被教育了很多年,我们只是想小小的娱乐一下,结果教育者因为没有施教对象,没人陪他们玩,没人捧着他们,居然就发飙发狠,甚至不惜列出一个并不存在的文件意图否定超女,哪里有一点阳春白雪高雅艺术的风度。 想唱就唱,活得奔放(这四个字是本人自创),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收视要求,前者张扬了空前的自我歌唱形式,后者暗合了多元社会中文化的自我补偿机能———严肃太久,不妨活泼一点,高雅太久,不妨低俗一点。刘忠德先生热切盼望高雅艺术拥有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其实从事件看来,这已经不是一个市场占有率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文化判断力的问题。刚刚烟消云散的“韩白之争”大家想必还记忆犹新吧!白烨说“80后进入了市场,但没进入文坛”,这和刘忠德先生“不能让劳动人民整天陶醉在低俗的文艺当中”的观点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庆幸的是,昔日的权威正在土崩瓦解,他们已经到了不得不依靠炮轰风头正劲的草根人物和市场英雄以博取更多眼球的地步,超女的观众也许在2006年的这个夏天被迫要打一场壮观的超女保卫战,但是最终会唱得响亮,赢得漂亮! 当然,一个进步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宽容的社会,所以我们也不妨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刘忠德先生炮轰超女事件———它最多只能被看作是观念的对决,而绝非文化的分野。当下中国的娱乐文化置于同一经济基础之上,实质上有着共生共进的特性,高雅文化的某些特质有益于“低俗文化”,“低俗文化”的某些优点也应为高雅文化所融合,由于观众群的较大差异,两者并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关系,所以面对一时一地的得失,谁都不必着急上火。 相关专题:文化部原部长三批超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