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三峡大坝全面建成专题 > 正文

长江三峡建成世界最大水坝 质量优良安全可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17:41 新华网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电(记者房宁 杨希伟 刘刚)中国20日在地势险峻的长江三峡筑成世界最大水坝。这标志着为“驯服”万里长江而建造的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宣告完成。

  随着6月6日围堰拆除、大坝全线挡水,“西江石壁”、“高峡平湖”构成的壮美画卷将逐步展开,堪与长城媲美的三峡工程将开始发挥防洪功能,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和150万
公顷耕地可望远离洪患。20日14时,当最后一仓混凝土全部注入大坝后,现场举行了简朴的庆祝仪式。完成浇筑任务的6名工人被工友们高高抛向空中。

  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蒲海清说:“三峡工程由梦想到现实,展示了中国人民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趋利避害的哲思和睿智。”

  百姓工程 盛世丰碑——写在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之际

  历史将铭记这一天:2006年5月20日,世界最大的大坝——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这标志着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巍巍大坝横江而起,傲然矗立,像一尊巨大的钢琴,伴随着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奏响激越奋进的凯歌。

  千里库区,百万移民。库区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广大移民能否安稳致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牵挂的大事,也是库区各级党政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峡大坝全线到顶庆祝仪式仅用了8分钟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电(记者章利新)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于20日14时浇筑完毕,有关部门和建设者代表随即在坝顶举行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庆祝仪式,整个仪式仅用了8分钟。

  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在仪式上说,1997年12月11日,三峡大坝浇下了第一仓混凝土。经过3080个日夜,历尽艰辛,浇筑总量达1600多万方,连续三年刷新混凝土浇筑的世界记录。

  三峡大坝质量优良 安全可靠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电(记者杨希伟)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潘家铮20日上午在此间表示,三峡大坝不仅是世界上最宏伟的一座混凝土重力坝,也是一座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的大坝。

  潘家铮在这里举行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座谈会上说,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意识深入人心,人们把刚浇好的混凝土当作自己刚诞生的孩子一样保护,把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像查自己的体温一样重视。现在右岸大坝已经到顶。经过几次检查,400多万立方米的混凝土中尚未发现裂缝。

  三峡防洪:大坝好似“如来手” 百年洪灾低下头

  

  

长江三峡建成世界最大水坝质量优良安全可靠

  

  首得三峡防洪之利的是居住在长江全线最危险的河段——荆江两岸江汉平原上的居民。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防止毁灭性灾害,并减轻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威胁,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其实,三峡工程防洪已经“小试牛刀”。2004年的长江洪水中,蓄水刚一年的三峡工程首次拦洪错峰,成功缓解了荆江的行洪压力。今年蓄水至156米后,防洪功能将更上一层楼。有专家估计,三峡工程每年防洪的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22亿元至25亿元。若遇特大洪水,一次即可避免淹没损失几百亿元。

  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长江中下游人们的安全感越来越强。许多沿江城市纷纷在千百年来行洪的江滩上建起公园,供人们休闲。江城武汉市沿江十几公里的江滩防洪坝已变成了美丽的公园,每天有数万市民在江滩流连,笑看滚滚长江东逝水。

  ●三峡大坝:今年汛期就能发挥作用

  ●三峡工程:长江防洪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工程

  ●长江综合防洪体系:已能抵御百年一遇洪水

  三峡电力:大坝建成能发电 千家万户都方便

  

长江三峡建成世界最大水坝质量优良安全可靠

  

  三年前,当三峡水电在0.003秒内跨越千山万水抵达上海时,上海正处于极度“电力饥渴”状态。当时,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受拉闸限电的影响,一个月的损失高达1000万元。

  这家公司的营运副总裁高周妙对那一时刻记忆犹新。他们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每天用电约1.1万度。“我们公司是确保供电名单上的‘重点企业’,但也遭受了两次拉闸的打击。”

  “三峡电不仅像三伏天里的及时雨,及时缓解了上海电力紧张的燃眉之急,而且今后将直接参与华东电力市场的竞争,有利于全国电力市场的形成。”著名电力专家、上海大学教授言茂松说。

  ●源源不断的三峡电,流入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共八省二市,缓解着“电荒”。

  ●三峡水电还为平抑电价做出了贡献。水电的廉价平衡了火电的高价,最终降低总体电价,让老百姓受益。

  ● 三峡的“清洁水电”在为半个中国输送电力的同时,还为子孙后代保留了清新的空气、美丽的蓝天和洁净的水源。

  通航之便:建成大坝利通航 万吨船队穿梭忙

  

长江三峡建成世界最大水坝质量优良安全可靠

  

  交通部日前对三峡库区航路改革成果进行综合验收,结果表明,运用GPS卫星定位、电子海图、无线通讯、雷达、短信群发器等手段,使三峡库区航运提速,水上交通事故明显下降,船舶在单位周期内的航次数增加,自水库蓄水至今已有18万多艘次船舶通过三峡河段。为提高航行效率和安全性,2004年1月1日起三峡库区航船全部实行“各自靠右航行”,结束川江千百年看水走船历史。

  长江海事、航道部门利用高科技反光材料,新增和建设指路灯、里程牌、警示牌、地名牌等一批助航设施,还采用新电源装置,在岸标上装置太阳能电池,安装雷达应答器、雷达反射器等无线电航标装置和航标遥测监控系统,使船舶库区航行保障系统明显提高。

  三峡精神:百万移民撼天地 舍家为国映三峡

  

长江三峡建成世界最大水坝质量优良安全可靠

  

  记者从重庆市委宣传部获悉,《百万移民,感动中国——三峡移民精神颂》大型展览日前在杭州落下帷幕,这项全国巡展活动至此全面结束。在北京、合肥、杭州等地的巡展中,一幅幅再现移民搬迁中“舍小家、为国家”崇高精神的照片,深深感动了广大干部群众。

  据主办方介绍,观众在看了展览后,对三峡移民评价最多的是,移民顾全大局,爱国和奉献精神在三峡移民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沈春霞是杭州市的一名退休工人,她站在95岁的杨祥国老人带着全家五代、共29位亲人外迁的那幅照片面前表示:“这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

  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拆毁近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迁建1500多家工矿企业,淹没30多万亩农田。这些都为三峡工程的顺利建设创造了条件。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算式,更是一本政治账、情感账。挥一挥手,作别故园的千重稻菽;鞠一鞠躬,叩别黄土下的祖辈魂灵。三峡百万移民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

  本该叶落归根的95岁老人杨祥国,带着54个子孙远离了故土;出生28天的小潘琳,还没来得及看看故乡的模样,就被爸爸妈妈带往他乡。移民徐继波保存好老屋的门牌号,告别老父老母……每一次移民离开故土,都依依惜别,催人泪下!

  相关专题:三峡大坝全面建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