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中印从竞争到模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22:47 环球时报

  “中国和印度”、“印度和中国”,这两个词现在总是出现在世界事务中,出现频率甚至超过了“全球化”。它们是时代的象征,两个国家怎样发展自己的经济系统是世界政治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此没什么可惊奇的。从数字上讲,这两个国家生活着大约全球37%的人口。按购买力平价估计,今天印度的经济为美国的30%,中国则是美国的76%。分析家预测,21世纪中期
印度的经济将与美国持平,而中国要超过美国43%。作为比较,俄罗斯的经济今天是美国的12%,到2050年则提高到14%。显然,经济实力加上巨大的人口,将导致它们的政治影响力剧增。

  第一眼看上去在经济赛跑中“印度象”明显滞后于“中国龙”。在GDP比例上,印度约为700美元对中国的1700美元,它近年的经济增速在6%上下摇摆,同一时期在中国则是10%左右。印度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较差,对商务来说有很多官僚壁垒。例如,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开办私人公司在这里需要71天,在中国则只需48天。

  然而,印度的不足之处也可以成为长处。中国53%的GDP来自工业,32%的来自服务部门,而印度只有23%的来自工业,却有66%的来自服务业。正因如此,中国牢固地树立起“世界工厂”的形象,而印度则是有前途的IT领域的工作室。由于服务行业比工业更能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在印度面前出现了巨大的机会。印度的“白领”成为保障内需增长的基础部分。印度GDP的61%来自内需,而中国只有40%。印度经济问题研究国家委员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把1%的人口列为“非常富裕”,17%的居民列为“消费群体”。

  对于中国的工业模式,相反,必须有大量的廉价低熟练程度的工人,这里面几乎没有中产阶层。同时,在市场化进程中,中国居民经常会失去工作,因而他们养成了储蓄钱财而不去花的习惯。结果中国的增长主要不是依靠内需,而是外资和出口。2005年中国外国直接投资数额大约600亿美元,而印度为75亿美元。

  “龙”“象”经济竞赛中最有趣的时刻就要到了。双方都面临老模式发展的极限——“世界工厂”和“IT工作室”。政府需要寻找新方式维持经济高速增长。北京和新德里开始彼此复制经济政策。

  中国出口增长遇到了贸易伙伴的阻力,他们对中国商品提高关税,施加压力使人民币升值。作为回应,中国声明将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转向内需,并出口高科技产品。

  同一时刻,新德里修改法律以吸引外商投资。今年政府批准了外国人可以控股零售企业。结果两年内印度在外国投资吸引力排行榜上从第六名升到了第二名。在2005—2006财政年度,截止到3月31日印度GDP增幅为8.4%,而在1月到3月,达到了9.3%,完全接近了中国的10%。

  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如果“龙”和“象”之间分享了世界服务和商品的生产,还给其他人剩下什么呢?▲

  (摘自6月6日《生意人报》,原题:龙象之争,苏钰译)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