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老红军陈赤宣亲见炸弹炸出战友肠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10:36 南方新闻网

  “战友炸出肠子说不怕是假的”

  老红军陈赤宣14岁就参加红军,亲历血淋淋战场时还是个孩子

  【23】

  他们在长征大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可能无法被提及,但他们出生入死的个体经历应该永远被铭记。

  “娄山关曾经有20名红军,现在还健在的只有一位,他叫陈赤宣。”7月23日下午,娄山关战役陈列室的讲解员老肖说。两天后的下午,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记者走进了陈老的家。

  “老陈,有人找你。”陈赤宣的老伴儿邓清华打开门,微笑着把记者迎了进来。这是遵义市遵义县烟草公司的一栋宿舍,

客厅简朴而整洁。

  一个老人拄着拐杖,缓慢地从卧室走出来,没说话,只摆了摆手,示意记者坐下。不用说,这就是老红军陈赤宣了。从卧室到客厅沙发几米远的距离,陈老差不多走了一分钟。这一分钟,记者目不转睛地打量着他,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呀?蓝色的中山装敞开着,露出里面洁白的衬衫;白发稀疏,白须飘动,脸颊凹陷,骨瘦如柴。

  28年前,陈赤宣患上了神经炎,四肢无力,多方医治都没有效果。“现在用针扎这里都没感觉。”陈赤宣抚摸着大腿,对记者说了第一句话。

  赤着脚就跟红军走了

  “我是个放牛娃。那时候我连名字都没有,在周家就叫‘周狗’,在张家就叫‘张狗’。”

  童年,不堪回首。陈赤宣在5岁的时候父亲病亡,母亲带着他远离家乡,寄居到一户江姓人家。12岁时,母亲也去世了。姐姐带着他从7岁就开始要饭,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我是个放牛娃。”母亲去世那年,陈赤宣回到老家,开始给地主放牛。“那时候我连名字都没有,在周家就叫‘周狗’,在张家就叫‘张狗’。”

  1934年底,红军到了陈赤宣所在的石板乡池坪。地主一家听到风声跑走了,走前让陈赤宣照看家中的两头牛和两头猪。

  “红军来了,问我是干啥的。”听说陈赤宣是放牛娃,红军把两头猪都杀了砍成块,还用两张条子把地主家的仓封上,抬着猪肉走了。

  “我当时就很害怕,第一不知道红军是干啥的,第二怕地主回来把我打死。”

  “小鬼,你不要怕。”第二天,红军又来了,拉着他的手把他带到了池坪街上,买了葵花子给他吃。

  街上的谢家院子是红军暂住的军营,陈赤宣看到红军在那里打草鞋、烧柴火,每个人都过来摸他的头对他笑,开饭时还给他盛了满满一大碗。

  “送我回家时,他们给我了一些铜板。”陈赤宣想了一下,“对,十二个铜板,让我自己去买葵花子吃。”

  “睡觉时候我就想,红军喜欢我这样的小孩,不打不骂,还给我钱花。”陈赤宣从生下来,就没有人对他这么好过。

  又过了一天,陈赤宣主动跑到谢家院子找红军“玩”,这一去,就再也没回。红军问他:“小鬼,要当红军不?”陈赤宣想都没想,“当!”就这样,14岁的陈赤宣,打着一双光脚板就跟红军走了。

  冲锋时总有一战士保护他

  “只要冲锋号一响,我就跟着跑。每当这个时候,身边总有一名战士在保护我,他总是叮嘱我,你走我后头。”

  “部队里就只有我一个是娃,他们都保护我这个‘小鬼’”说起这个,陈赤宣还很骄傲。

  三天后,陈赤宣光着脚跟着队伍走到赤水。在这里,部队发给了陈赤宣第一支枪,叫“马拐枪”,“很短的,只有一米左右,”陈赤宣伸出胳膊比划着,“这种枪专门发给娃用。”

  部队行军速度很快,陈赤宣有点吃不消。一天下午,团长骑马赶上正在行进中的陈赤宣,“小鬼,走不动了吧?哈哈。”陈赤宣低着头,脸红红的。

  “还不好意思了?把你的枪和背包都给我。”团长把陈赤宣的东西都搭在马背上,“空着手走,我就跟得上了。”至今说起这件事时,白须飘飘的陈赤宣还有点不好意思。

  不久,队伍赶到遵义以北,与国民党军交上了火。这一仗打了三天三夜,陈赤宣的“马拐枪”一共只有三颗子弹,“我只打了一枪,还不晓得打没打到敌人。”第一次开枪,陈赤宣说自己的手都在抖。

  “漫山遍野都是人,有国民党军,也有红军。”陈赤宣对长征中参加的第一场战斗的记忆既清晰又模糊。

  “只要冲锋号一响,我就跟着跑。”但每当这个时候,还是个娃的陈赤宣,身边总有一名战士在保护他,这名战士是陈赤宣的班长,总是叮嘱他:“冲锋时,你走我后头。

  这一仗打完,缴获的战利品让陈赤宣又补充了三板子弹,一共15颗。

  亲见炸弹炸出战友肠子

  “当时就在我的旁边,一名战士倒下了,炸弹把他的肚皮炸开,肠子都流了出来,但人还活着。”

  后来进入云南,陈赤宣所在的部队跟滇军交手,对手的人数数倍于己方,天上的飞机没完没了地丢炸弹。在一个遍布松林的山坡上,一颗炸弹下来,弹片击中了陈赤宣的脸和肩膀,血刷地涌出来,陈赤宣竟然没觉得疼。

  “当时就在我的旁边,一名战士倒下了,炸弹把他的肚皮炸开,肠子都流了出来,但人还活着。”陈赤宣说,“跟他比,我受的伤根本算不上伤。”

  “我很害怕。”陈赤宣并不认为他的这种想法是所谓“耻辱”,“十几岁的孩子,说不怕那都是假的。”

  “虽然怕,我也没想过逃跑。”解放后,儿孙们问过陈赤宣,当时如果跑掉,可能只会受人欺负,但不至于随时可能牺牲啊。陈赤宣说:“当时我如果不参加红军,继续在地主家放牛,可能也会被打死。当了红军即使牺牲在战场上,我也不后悔,更不会当逃兵。”

  这次战斗打落了陈赤宣的一颗牙齿,给左臂造成了8级伤残。

  “红军也有逃兵。”陈赤宣说,他觉得真实地反映一段历史,是每一位即将走入历史的人的责任。“但红军纪律严明,抓到了逃兵一律枪毙。”陈赤宣说。“但更多的英雄,他们流了血,献出了生命。”

  长征途中,陈赤宣距离牺牲最近的一次是在过草地的时候。“在那里红军饿死了好多人。”陈赤宣的干粮维持了六天,到最后距离有粮食的地方还有七八十里路的时候,他和战友们都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大伙都拼了命在坚持。”

  恰好此时,有个特派员来了解情况,班长告诉他,大家都一天没吃东西了。“把碗拿来。”陈赤宣回忆,当时听到特派员这四个字,狂喜的心情绝不亚于唐三藏到达西天。

  特派员在陈赤宣的青洋瓷碗里放了一碗炒的苞谷花,这也是特派员仅剩的口粮。大家一人一口,一人一粒,用最慢的速度把这碗苞谷花吃完……

  太阳落山的时候,队伍到达了目的地。放眼望去,满地都是沉甸甸的大豆。陈赤宣疯跑过去,把大豆一粒粒剥开,再到河边把缸子里装满水去煮,“那个香味,几十年了都忘不了。”陈赤宣长叹了一声。

  广东剿匪娶地主丫鬟为妻

  “他最喜欢看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只要听到冲锋号的声音,看见电视上部队发起冲锋,他的精神就来了。”

  在甘肃驻扎十年后,陈赤宣参加了解放东北的战斗。当时他的职务是冀察热辽后勤部运输大队中队长,管辖12部大车,“都是大马车,不是汽车,呵呵。”陈赤宣给记者卖了个关子,胡子翘了翘,很是开心。

  1949年,陈赤宣随军南下,解放广州。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的伴侣。

  现在75岁的邓清华是广东人,在广州解放时参军,之前十几岁的时候她一直给地主当丫鬟。广东解放以后,地主逃跑,陈赤宣所在的十三团剿匪开到南海县,给邓清华发路费让她回家。

  “我很小就从家里出来,被卖到了地主家,根本就记不得自己家在哪里了。”邓清华于是就跟部队说,“我参加部队,跟你们走,你们要不要女的?”

  十三团的团长是个东北人,当时他就喜欢上了邓清华这个“丫头”,在团长的撮合下,两个人与1953年结婚。婚后,陈赤宣申请并经批准,携妻子回到离别了19年的老家,在三合供销社工作。

  后来从烟草系统离休的陈赤宣一直享受着副厅级待遇。虽说腿脚不便,但他每天和老伴下

象棋、打扑克,看电视,晚年生活倒也清闲有致。

  “他最喜欢看军事题材的电视剧。”邓清华指着陈赤宣的鼻子,“只要听到冲锋号的声音,看见电视上部队发起冲锋,他的精神就来了。”

  本报特派贵州记者高爽刘勇徐维强

  ■主角:陈赤宣

  陈赤宣,1919年出生,贵州遵义人。中共党员,1935年1月参加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红三军团通讯员、班长、排长等职。参加了长征,参加过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

  解放战争中,陈赤宣参加了解放东北的战斗,曾任冀察热辽后勤部运输大队中队长。1949年,陈赤宣随军南下,解放广州。曾任西江军分区十三团团部管理员,正连级。之后又参加了广东的剿匪。1953年转入遵义工作。1979年离休。

  ■长征往事

  四渡赤水

  在国民党军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中央军委决定,乘敌不备折兵向东,在赤水河东岸寻机歼敌。1935年3月20日,为迷惑国民党军,红1军团1个团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以东地区,突然折向东北,于21日晚至22日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从敌重兵集团右翼向南急进。26日进至遵义、仁怀大道北侧干溪、马鬃岭地区。27日,红9军团由马鬃岭地区向长干山方向佯攻,引国民党军北向;主力继续南进,于28日突破鸭溪至白腊坎间国民党军封锁线,进至乌江北岸的沙土、安底等地。31日经江口、大塘、梯子岩等处南渡乌江。4月2日,中央红军以一部分兵力佯攻息烽,主力进至狗场、扎佐地域,前锋逼近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十分惊恐,一面急令各纵队火速增援贵阳,令守城部队死守飞机场,并准备轿子、马匹、向导,准备随时逃跑。4月4日,红9军团在打鼓新场以东老木孔地域击溃黔军5个团,歼其2000余人。

  摘自中国红色文化网长征专题

  图:

  “十几岁的孩子,说不怕那都是假的。”老红军陈赤宣谈起战争时说。本报特派贵州记者张耀波摄

  (

南方都市报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