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评论:老外为何争当“长征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6日00:01 红网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来自瑞金、于都等几个红军长征出发地的相关部门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这两个县已迎来了数十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重走长征路”队伍,其中还有一些老外也参与其中。

  其实,70年来,已有许多对长征感兴趣的外国人,沿着当年的红军长征之路,进行了实地考察重走,以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并经历了红军长征这一段辉煌的历程,思考着
长征精神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在这些老外“长征迷”中,一位名叫李爱德的英国历史学博士,于2002年10月,与他的朋友马普安一起从江西出发,经过300多天的跋涉,徒步走完了红一方面军当年的长征路程。后来,他们还以这次经历撰写编著了《两个人的长征》一书,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追捧。

  在这之前,《纽约时报》的副总编索尔兹伯里和妻子夏洛特一起,历时两个半月,行程7400英里,乘坐吉普、面包车和越野车,沿着部分长征路段进行了重走和采访,并以此写成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曾出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也于1981年秋天宣布,他要来中国进行一次“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后来他带着他的全家走上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此外,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统侍卫长武大卫,也于去年3月10日从江西瑞金出发,沿着长征路线艰苦跋涉,最后到达了陕西吴起镇。

  老外为何纷纷争当“长征迷”?最初的好奇和质疑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随着他们的亲自重走和体验,以及随后的深入了解和思索,终于让这些中国革命的“旁观者”们深深感到:长征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全人类的珍贵精神财富。正如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序言中所说的:“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和一切优秀的人文精神一样:愈是民族的,就愈具有世界性!纵观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不畏艰难险阻、勇敢跋涉的远征史!而发生于上一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现实的演绎了人类这一无比伟大的人文精神: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沼泽地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红军始终处于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红军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在长征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而正是这一人类历史中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使得“长征”在全球评选上一个一千年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时,被评委列为中国的三个入选事件之一!

  当世界上许多人为长征而欣赏和痴迷时,中国人民是“长征精神”版权的永久拥有者,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同时,宝贵的“长征精神”财富也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并不断使之发扬光大!如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每一步,我们都喜欢比喻为是一个“新的长征”,而如何才能把“新的长征”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有力量,那就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当年的“长征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而我们新的长征最终所要实现的目标,就如意大利著名记者恩佐·比阿季在他拍摄的大型电视片《长征》中所展示的:“中国人的第二次长征,将使他们的经济更发达,人民生活更美好!”

稿源:红网 作者:许兴汉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