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长征采访团第一站新县: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09:46 大河网-大河报 | |||||||||
本报讯 新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人说新县“户户有红军、家家有烈士”,这话一点都不夸张,作为红色首府,新县走出了共和国43位将军。 在新县,处处可闻红军长征的事迹,老红军罗明榜曾是红四方面军、苏北军区特务
如今的新县,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可以处处感受到“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也时时会被老区干部群众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所感染。 1934年11月,为了革命的胜利,一大批热血沸腾的年轻红军开始战略转移。 改革开放后,为了脱贫致富,一大批勤劳朴实的农民工走出大山,用勤劳的双手去打造自己的天空。 在新县,记者听到一个感人的故事:现年39岁的胡显斌是“河南十大爱心援助功臣”,虽说没读过几天书,但他延续着当年红军的长征精神内涵——勤劳奋斗、无私奉献。因为家庭贫困,胡显斌在初中二年级还未上完时便不得不离开校园,临走之前,他在学校的一个角落里忍痛把心爱的课本一把火烧光,边烧边哭,心中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干一番事业,让那些和自己一样的穷孩子能上学、上好学。 带着这个诺言,1986年,随着农民进城务工的大潮,胡显斌第一次走出大山,开始走南闯北,靠着诚实苦干进行着原始积累,天道酬勤,靠在北京昌平县郊区承包的1000亩农田,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被当地政府评为“河南打工状元”。 初步取得成功的胡显斌拿到钱后,首先想到的是母校,当年便掏出40万元给母校建了宿舍楼。之后,他又捐助援建了新星双星幼儿园、新星小学、新县三中等。 9月13日,在新县高中,记者见到了正在给新县高中捐款的胡显斌。“从去年开始在新县高中设立助学金,每年拿出10万元,奖励学习成绩突出的贫困学生。”胡显斌话语不多,但很朴实。“只要我还有能力,我就尽量不让这些优秀的贫困学子失学。” 在新县,像胡显斌一样的农民有很多,还有很多人走出国门、飘洋过海挣洋钱,足迹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国务工人员1万余人次,常年在国外务工人数稳定在3500人,年创外汇3000万美元。□记者李晓敏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