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杜世成:构建和谐青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18:50 人民网

  

杜世成:构建和谐青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杜世成做客人民网(点击小图看大图)

  编者按 2006年3月9日上午10时,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做客人民网,主题为:构建和谐青岛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访谈全文

  视频

  访谈回顾:建设和谐青岛――杜世成(2005年3月12日)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来到我们视频访谈节目的是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杜书记您好,非常欢迎您到我们的论坛来,您算是我们人民网强国论坛的老朋友了,您也是去年的时候,是在两会之前,做客我们强国论坛和我们的网友有一个交流。今天在这儿首先非常热烈地欢迎再次做客我们的论坛。还是先请您和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杜世成】:非常高兴人民网给我这么一个机会,倾听青岛人民的心声,这样我们之间可以形成更好的交流,我也祝愿各位在06年取得更大的成功。

  十五期间青岛取得了关键性成功

  [主持人]:我们网友在论坛上再次看到你感到很亲切,有的网友说要认真地观看这次视频节目。

  【杜世成】:我知道不是我自己有什么,网友之所以给我这样高的一个荣誉,主要原因是青岛的地位和它的发展,以及它自身在网友心里所占的分量。同时对我也是一种激励,激励着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能给网友抹黑,也不能给青岛抹黑。

  [主持人]:今年十五结束了,我们青岛十五期间取得很多显著成就,我们城市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前十强,同时也取得了很多荣誉称号。我想请问您,作为青岛市的市委书记,您觉得过去五年之中青岛最大的发展亮点在什么地方?另一方面,青岛目前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杜世成】:在十五期间,青岛取得了关键性成功,主要还是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干部队伍的水平,因为这些使青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青岛在十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一条可以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经济体系。

  第二,基本上构架成功了可以支撑青岛进一步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城市框架。第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进入了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另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群众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开始得到比较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解决。另外,青岛城市核心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点是我们最自豪的,因为一座城市关键不是今天有什么,而是明天还会有什么,而明天还会有什么的关键因素,就是这座城市是否具有核心的竞争力。只要有了它青岛就会有更好的明天,从政府的工作效率、社会的法制水平、保障的程度,以及人们的文化素质都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青岛当前形势下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我所感到不满意的或者是很担心的就是我们在挑战面前还不具备非常有把握的应对能力。第一,我们经济产业虽然具备一个较大的规模和实力,但是现在遇到了一个高新技术的严峻挑战,这种产业明天能不能还是一个产业,关键就是我们能否把握住核心技术。

  第二,我们干部队伍的执政水平,面临着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的人民和形势越来越复杂的发展这种严峻的挑战。应对得了,社会就会平安、顺利、和谐,应对不了,就可能出现问题。

  第三,我们城市的基本建设和功能,面对着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的严峻挑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主持人]:您这个问题提得很务实,但同时我觉得您很谦虚。因为十五期间我们青岛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十五期间青岛有一些大项目,比如海信,会是我们青岛进入我们国家重要技术的行业,这种变化对我们青岛今后的技术发展带来什么样子的影响?

  【杜世成】:这个影响对青岛来说是历史性的,青岛目前是三大特色经济:海洋、港口和旅游,以此构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青岛具有四大工业基地,就是赋予国家级的,像中国石油化工管理基地、中国船舶、中国家电电子基地,包括造船、汽车、家电等等。国家级大企业到青岛来兴办国家的产业,对青岛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第一是青岛第一次进入国家工业基地的行列,这是非常重要的,由此而引领青岛“四个轮子”发展,形成“三足鼎立”,“四个轮子”就是国家企业、外资企业、青岛本地的企业、大型企业,带来“三足鼎立”就是国家级大企业,比如中国的石化、中国的造船、中国的新材料、中国的家电都在青岛成了基地,是中国的基地。

  第二,本地企业包括海尔、海信、澳柯玛等等。第三是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构成了三足鼎立。三足鼎立好处在哪儿?就是青岛的经济发展有了再集群的能力,现在经济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效选择,就是集群带动新一轮的集群的发展。青岛这些国有大企业进来以后,就具备了这个特点。比如造船,集群出来就是一个发动机,这种集群对青岛发展是一个可持续的,会使青岛成为一个生态型的城市。这三点合起来,我想青岛的发展会更大。

  [主持人]:我们正在召开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即将通过我们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青岛在今年年初通过我们“十一五”规划纲要,请您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五年之后青岛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杜世成】:最简单青岛有一个雄心,算不算野心看我们努力怎么样。经过几年的努力,或者经过一个五年计划的努力,使青岛能够成为中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如果加以解释说“十一五”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好好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务实的、精神的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为一体的建设方针,使青岛成为一个繁荣的青岛、平安的青岛、文明的青岛、富裕的青岛、和谐的青岛。到那个时候有六句话: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廉洁高效的城市管理,生态型的城市环境,学习型的城市风气和创新型的城市文化。这就是青岛在“十一五”要交出的答卷。

  创新型的目标应该是城市终极目标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能不能持续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核心技术是很重要的,我们网友也很关心这个问题。

  [网友]:网友:请问杜书记青岛是不是提出十年建设成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在这方面我们有什么样的具体措施和打算?

  【杜世成】:创新型的目标应该是城市终极目标,一共有两个:第一,文明城市作为城市的终极目标,创新型的城市可以作为一个终极目标。无论是在建设、经济、生活水平上,我们也想力争提前一点,能不能在“十一五”期间完成青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当然这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现在创新型城市包括非常重要的管理创新、城市硬管理创新制度的约束,还应该有软管理创新,就是执政理念的创新。第二,经济的创新。第三是文化的创新。这三大创新构成了一个城市的创新。

  现在我们更多研究的是一种经济领域的创新,在青岛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城市这个目标,我们觉得有这样几个部署:第一,要确立创新的鼓励目标,这个目标大概有三个特点:一是青岛骨干产业的核心技术要作为创新的重点,比如说青岛家电,家电核心技术不是在我们手里,说海信出了一个芯片,仅仅是家电的80%的核心处理芯片,还有一些核心芯片不是在我们的手里,像手机芯片都是高新芯片,我们的手机不具备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不是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也是真正的高新技术。

  第三,新能源,新产业、新产品,比如青岛有海。

  第二,要建立一个创新的塔形体系,如果从机构上表示,就是应是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形成塔尖,引领的是基础的科学技术,比如中国的40%海洋技术在青岛。第二,研究所是一个塔身,更多标志的是一个基层的创新体制。塔底就是民众的创新文化,以创业推动创新,形成塔身的体系。第三,我们要搞一个机制的建设。机制建设就是以激励表彰来推动人们创新念头的萌生和创新基层的产生,这是第三个建设。

  第四,要加强体制建设。体制建设最重要的是要中央提出以企业为主体。但是如何使产学研一体化体制,使创新能不能成为一个动力,能不能成立一个不竭的动力,这是一个重要的体系。要以企业为主体,形成科研机构、院校和企业政府的有机结合,形成这样一个体制。这个体制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功能就在于科学变成第一生产力,科学变成直接产品的体制。作为政府在创新过程当中,虽然企业是主体,但是政府必须是主导。没有一个政府主导型的体系就不会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城市,也不会有经济的创新。

  所以,我们今年在财政预算都已经安排完的情况下,提出四到五个事关青岛发展的重大课题,实行全社会招标,拿出2亿左右的资金,形成四大课题的招标。当然,设置了一个产业的规模、骨干技术、机构的大小、对青岛贡献四个门槛实行招标。我们想通过专门机构的、社会的、人民群众的和政府管理引导创新的行动,最后建成一个创新的城市。

  [网友]:请问杜书记,您作为青岛市的市委书记,您怎么看待这个称号?另外,青岛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杜世成】:我们现在目的还是要学习。青岛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文明城市,我有三种想法:第一,我非常的骄傲和自豪。因为文明城市可以引领一座城市的方向,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品牌,可以增加城市人民的凝聚力,也可以提高对外的吸引力,无疑会带来这一点,就是一句话,对青岛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第二,非常感谢中央文明委对青岛的关心和支持。但我更感谢的是青岛市民在我们创城过程当中给予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我们知道,青岛的文明城市建设,确实是有了很大的提升,确实向文明方向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去年一年,大概青岛获得的国家级的各种媒体评选的荣誉称号是23个,应该说是很多的,说明它确实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我们这个文明城市离真正的文明标准,离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还差得很远。为什么我们评上了?因为青岛人民给予我们巨大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我举一个例子,问卷调查到一户的时候,市民最后对我们说,他说我在这个调查卷上给你打了一个满意的结论,但是我是有意见的,结束的时候我就给你们提意见,你们还要继续努力,这是青岛人民对我们的认同和支持。

  现在青岛要做一个真正的文明城市差距在哪里?第一,还是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因为一座文明城市的根基必须有丰厚的物质基础,人本、民生、城市的文化等许许多多都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够实现。

  第二,要抓基层。基层是文明的细胞,基层在一座城市有几个层次:在机关的基础是处室、农村基础是村庄、城市基础就是街区,只要这些基层是文明的了,这座城市文明才能有根基。

  第三,抓基础工作。基础工作包括工作基础,就是法制化,要有一个硬件的基础,比如上学、看病等新的需求的硬件建设都必须搞上去。

  第四,必须极大地提高各级干部的执政理念,尤其是领导机关的执政理念。由他正确、科学的执政理念引领社会的风气和居民素质不断的提高,形成一个素质的基础。只有这样,这个城市才能说是一个真正的文明城市,才能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文明城市。因为这个文明城市,在一定的时期之内,有一定文明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文明的标准在不断的提升,人民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所以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发展的文明城市的标准,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努力去建设我们文明的城市。

杜世成:构建和谐青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杜世成做客人民网(点击小图看大图)

  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新青岛

  [主持人]:文明城市确实是我们去年下半年的一个全国性的热点话题。转到今年,“两会”召开以来,新农村是我们一个新的热点话题,可以说“三农”问题一直关系到我们国家发展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去年我们中央提出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网友:杜书记您好,我是青岛的网友,在建设新农村的工程中,青岛如何发挥在山东的龙头作用?

  【杜世成】:非常感谢来自我的老乡的网友提出的问题。青岛应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项工作有三个基本的认识基础:第一,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项工作,作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和整个四化建设当中不可逾越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就是说,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新青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第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绝对不应该认为是农民的事情或者是农村的事情,而是我们全党的事情、政府的事情,也是我们城市经济管理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任务。

  第三,作为青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起到一个率先一步工作,因为我们有这个基础、有这个任务,因为沿海开放城市有任务在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当中先行一步做好工作。

  如何把青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我们想应该有这样几条:第一,在领导上,必须要把握好几个问题:一是一定要把帮助农村发展作为第一位,包括发展集体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工业、发展农业、发展第三产业,而城市的大工业也必须参与到农村的产业化和工业化当中。只有发展了,才会有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发展,才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当中,自然产生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果单靠给钱不可能出现新农村。

  第二,必须把农村的社会保障作为重要的任务来做。农民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养老,这是最重要的,所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医保、劳保、低保。

  第三,一定要把农村的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人的全面发展在农村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三件事:第一,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第二,要有较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条件;第三,要有很好的文化再提升的基础。所以,去年青岛市对这方面工作就加大了工作力度。

  另外,建设新农村当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城市的力量和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帮助农村,我们就是要帮发展、要帮人才、要帮班子、要帮建设、要帮制度,对农村实行这几方面的帮助。我们全市对农村财政支出,今年可以安排52亿多。04年我们市级对农村财政支出7个多亿,今年快到14个亿就是两年翻了一番。今年财政收入主要是建立三大系统,一大系统就是要把农村的教育系统高水平地建立起来,这个投资大概接近3个多亿,包括教学经费增加、学杂费全免、困难学生的生活补贴,在青岛九年制义务教育内贫困学生可以领到生活的补贴,不光有学费,还有一些补贴。

  第二,要把医疗体系建立起来。包括乡镇的中心医院、村内的卫生室建设和医保的水平提高,这块投资在1.5亿左右。解决看病难,一个关键就是在于解决常见病的看病难,而不是大病和疑难病,常见病主要在社区卫生的体系建设,农村就是合作医疗的建设。我们今年争取达到高水平:95%以上的农村完全为合作医疗覆盖。

  第三,文化系统。把乡镇村文化站、图书室,把文化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但是,我们在整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当中,我们在领导上特别要注意强调的问题,在青岛第一方面,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因为我们建设新农村不是为谁看的,而是为农民建的,必须让农民满意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人家同意可以做,不同意暂时不要做。第二,一定要讲求实效,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给领导看的,是为农民用的,一定要讲实效、讲实用。第一要有发展的条件,第二要有地方、第三要有个人生活条件,比如城市改造、环境改造这样一个顺序来做。

  第三,量力而行。好事不是一天就可以干完的,好事永远做不完的,所以一定要量力而行。

  第四,要分类指导。一定不能一刀切,盖楼房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平房也可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工业也可以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民营经济也可以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一刀切,要分类指导。最后一条就是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注意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利益,少数和多数的关系,一定要做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我们研究的一些初步的东西。

  [我无党无派唯真理是听]:我们知道青岛的五个县级市都是全国百强县,也有很多富裕的农村,请杜书记介绍这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

  【杜世成】:在中国百强县排名名次上前进了二十位,这个发展很快,这个县域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非常有用,因为它开始直接协调实现财政转移支付。至于青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富裕村,多数是从集体经济演变而来的,这是历史原因,青岛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主要有一批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锻炼一批群众,成立一批搞工业的领导班子,另外留下一些工业基础,最近两年,我们特别注意到了发展农村民营经济,我们现在有许多村经过老村改造,几乎可以做到一户一个店铺。农村也是应该有多元经济发展的过程,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对发展我有一个基本的看法,第一一定要有村级经济,如果没有村级经济,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就很难得以持久和有效运转。比如干部工资都要一家一户收起来发工资,这个很难领导农民实现致富。但是必须把发展根本目的放在富裕上,不富裕这个城市是不行的,所以村级经济无论怎样发展,必须保证“强村”“富民”的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简单一句话就是必须强村也必须富民。

  发展农村的集体经济,在青岛这个地方有几条:第一,历史留下的乡级企业,第二城市大工业在集群发展的过程当中,向农村的扩散,像海尔、海信、青钢,几乎在全市所有的五个市当中都有工业的分布,这就是工业化的新农村。

  另外,我们的财贸机构直接进入农村的产业化,比如养鸡、养菜,都是和青岛大商业挂钩的。所以,城市的带动,城乡的统筹,是造成青岛农村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个根本的原因。

  [网友]:网友:青岛作为一个经济城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收入上有何举措?

  【杜世成】: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富民,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我们前几年农民收入的增加,很重要就是给了“免”的一些政策,比如免除农业税、免除一些费用,减免造成农业收入增加。但是农业收入最根本还是靠发展,第一在青岛的发展,我们会进一步地要求城市工业、商业、第三产业向农村延伸。这样可以统领农村的工业化。

  第二,青岛今年专门拨出财政基金,帮助农村建立产业化基地。比如说大棚养鸡、蔬菜,基本上是围绕着搞特色农业,市里帮助形成一种技术指导、资金的扶持、市场的开拓,形成这样一个特色。

  第三,建立各种的服务机构。包括市场的服务机构、技术的服务机构、协会服务机构这样的中介组织,帮助农村致富。这种致富的制度可以形成市场、分散经营者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纽带,现在青岛大约有70%左右的农民已经进入中介机构的服务覆盖面。我们要进一步的扩大。

  第四,农民的致富,我们号召全市的城市第三产业向农民放开,使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迅速进入城市第三产业的覆盖。最后一点,给农民增加收入,青岛全市范围之内,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我们去年市级财政纳入接近2000万来培养农民致富的能力,培养农民小老板的能力,我们也办了一些企业家的学校,企业家的学校基本上就是像张瑞敏这样的大企业家经常去讲课,市民都可以来听他的讲课,就是如何当企业家。

  但是实事求是地讲,我们青岛现在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有少数的农村还是很贫困的,这将是我们一个重点工作对象,就是采取特殊的方法,采取市、县、镇三级加上企业派出专门的人员进村帮助,使他们尽快地脱贫,形成一个致富的机制。

  [主持人]:在目前新农村建设当中,有一些专家学者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在建设当中一定要使农民成为建设的主体。您作为地方领导干部,您觉得应该重点把握哪几个方面,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杜世成】:以农民为主体,从一个角度来说,是应该把握好的,就是以农民为主体才会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动力。第二,只有以农民为主体了,才能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只有以农民为主体了,才会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断地提升这个主体、提高这个主体。但是你要是把以农民为主体理解成就是靠农民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话,这个理解就是不对的。单纯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所以,作为一级政府,要正确地理解和实施以农民为主体这样一个指导思想,第一就是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第二必须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第三就是必须给农民以更多的学习、培训的机会。最后,必须给农民强大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这四点都做到,才会使农民有正确方向、有能力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每个人都该把所住的城市作为自己的城市

  [网友]:目前青岛市给农民工以新市民的待遇,青岛在下一步建设和谐社会过程当中有一些什么样的新举措。

  【杜世成】: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刚才说了一些抓基层、抓基础,针对刚才这位网友说的新农村、新市民这样一个观点。我非常感谢这位网友,他非常高明的把新市民这样一种思维融入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现在一座城市的和谐,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第一,这座城市的管理,是否具有科学的管理水平和为民的执政理念、和谐的管理能力。管理行为往往会影响这座城市的和谐程度。比如说,好事能不能依法办、处理问题能不能依法办,关键就是和谐。第二,这座城市基本功能,是否能够满足群众的要求,就是上学的问题、吃水的问题、供暖的问题、供气的问题,以及路、街、区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就不会是和谐的。靠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解决一年两年,可以咬牙艰苦奋斗,但不可能这一生当中都咬牙艰苦奋斗,必须要给他解决。我们今年也是搞了一些大到青岛沿海,小到小街小巷的治理工作,我们去年搞了一百多小街小巷的整治,用了几个亿的投入,今年拿出1亿专门对一些老旧院落进行改造,包括下水道、院落整治。这是第二个方面和谐的重点问题。

  第三,能不能取得来市务工外来人口的认可,能不能获得新市民的认可很重要。一座城市不和谐,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外来人口和这个城市的对抗心理,这个对抗心理会演变成社会不安定的行为,这个非常重要。我们现在一些部门都做这些工作,我们的妇联、共青团、文化部门、城市建设部门就开始把这部分务工人员当成市民对待,包括他们婚姻介绍、职业介绍、文艺演出、上学等等问题,而且我们在树立典型的过程当中,就特别注意外来人口对青岛做出的好人好事。比如前几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就是一个外地在青岛务工的人员三次冒着生命危险救人,我们把他树立为青岛最杰出的典型,这样使他们从生活上、工作上、心理上和这座城市融为一体,认为青岛不是我打工的地方,是我生活居住的地方,这是我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才能和谐。

  如果这个城市的人都把这个城市作为自己的城市,这座城市才会真正具有和谐的思想基础。

  [网友]:网友:我是在北京工作的青岛人,特别关心青岛的建设,关于构建安全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能不能请教杜书记。

  【杜世成】:这是当前和谐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对一座城市执政能力重大考验。现在我们在成长当中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领域问题。这个问题是很头痛的,也很难的,牵扯到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消费者要有自己的消费理念和水平。第二,对于销售环节,市场上的管理必须要实行严格的法制管理,要有最终制度的管理。第三,在生产环节必须关注。这三个地方,目前第一是执法部门的责任制,我们先从药品上做起,现在已经延伸到食品管理。另外,要动用消费宣传方面的工作,包括宣传大家要理性消费,其实这种不安全的东西,往往是市场管理不严格、生产管理环节不严格,一部分消费者有一点图便宜的心理导致,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社会选择教育、行政执法和生产管理的环节共同达到食品安全。

  目前,青岛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得到解决,但是仍然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也正在作为一个政府工作重点建立安全。我们提出的安全也是这样几个安全:政治安全,信访安全,社会安全和生产安全。其中包括了食品这方面的安全在内。

  [网友]:杜书记,青岛市经济总量在山东省排名第一位,但是居民收入水平在省内却不是第一位,原因在哪儿?

  【杜世成】:我们提出青岛经济建设十个问题当中一个问题,青岛在经济发展前段时间提出发展三大特色工业,后来在这个方面提出问题,包括循环经济、富民经济、民营经济,就是有一个民营经济和富民经济,青岛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差距在什么地方?第一,青岛的民营企业发展不如国有企业发展得快,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富民重要来源于民营企业。第二,青岛在三次产业布局上第二产业比重过高,高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现在40%左右,第二产业是52%左右,如果这两个都可以达到40%左右的话,数字会非常高。

  另外,家电利润空间很低,现在电视机、电风扇、电冰箱、手机几乎到了亏本的时期。所以,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再就是青岛这个城市经济总量与整个城市人口的比例跟一些城市比不是那么优化的。比如工业的城市人口占的比重比较少,非城市人口占得比较高,现在青岛城市人均水平12000多块钱,农民8000多块钱,这个比例1:2.2,一般还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城市水平应该按照现在的经济比例来说,青岛人均水平城市达到1.4万,农村达到几千,就是很好的水平了。什么原因就是我们的工业经济的比重过大,经济水平过低,运营效益比例不高所导致的这种城市的数据水平和经济总量的脱节。我们正在努力地解决,如果我们这轮经济发展,如果我们这几大经济都搞成的话,从06年到08年这段时间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改善。

  [网友]:我曾经到过青岛,对青岛的印象特别深刻,最近听说青岛要改造,请问市委书记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

  【杜世成】:为什么西部发展会两极分化状态非常重,青岛新区建设非常漂亮,老区改造的速度并不快,原因在于青岛老市区改造面临很难的选择。第一,对文物保护区如何改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怎样搞法,就是不失原来的城市风格。比如中山路、八大关有一些破旧的房子如何改造,不能破坏原来的风格,我们要改造好。第二,青岛在西北部有一批非常老的城市建设,这个地方居住得很拥挤,要改造的话,需要研究空间布局,怎样疏散人口、怎样筹集资金进行改造,我们今年这个改造准备形成几个捆绑,第一把退二进三与老市区的改造相结合,部分的工厂搬到近远郊,剩下的土地实行改造变成三产。第二,把老村的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捆绑起来,用开发房地产赚取利润,分一部分用在老城区、老市民的破旧房子的改造,通过这样一个改造,要改出一片新居、改出一片产业,使他能够就近就业,而且能不断地发展。第三,要把文物保护和文物保护区的老旧破危房的改造捆绑起来,一部分实行修旧如旧,一部分拆迁,一部分实行就地改造的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财政要投入,这里面改造过程当中,必须坚持一条原则,第一要立足于改变、改善人民居住的条件;第二,一定注意不能形成一座城市的老城区的空洞化,空洞化就是新城建完了,老城失去了;第三,必须在改造过程当中,牢牢把握住文化保护区的这种基本保护,使历史的文脉得以传承、提升、不断地发展。

  [主持人]:我们的访谈因为时间的关系,马上就要结束了,最后请杜书记跟我们广大网友道个别。

  【杜世成】:我非常不愿意道别,因为越到后来大家越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今天向各位介绍的青岛,多数是很好一面的介绍,许多存在的问题我还没有做更多的说明,我们在青岛开会的时候,向来不说青岛有多少成就,老讲青岛问题在哪儿,我们愿意听到市民对我们的批评,我们愿意自己看到自己的问题,我们更愿意团结社会各界力量解决青岛的问题,把青岛建设得更加美好,真正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让你分享青岛建设发展带来的实惠和快乐。

  [主持人]:谢谢杜书记,我们会一直关注青岛、祝福青岛。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再见!

  嘉宾简介

  杜世成

  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1950年3月生,山东龙口人。1970年3月参加工作,1972年12月入党,文化程度大专。参加工作初期曾任山东省黄县大陈家公社河张学校教师、黄县新加公社团委副书记、县委组织部干事等职。1974年10月起至1987年8月间,曾任中共黄县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县委书记等职。1987年8月起到1995年6月间,曾任中共烟台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等职。1995年6月起任山东省政府副省长。2000年9月任山东省副省长,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2002年6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2002年11月当选为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03年1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2004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