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排爆专家王百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05:03 大河网-河南日报

  

排爆专家王百姓

  

排爆专家王百姓

  

排爆专家王百姓

  

排爆专家王百姓
王百姓,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人,全国著名排爆专家,三级警监。从事排爆工作35年来,他“摆平”各类炸弹1.5万多枚,排除爆破装置和哑炮1100多个,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被授予全国劳模、全国公安英模等称号,而且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的父亲曾跟随“皮司令”闹革命,颇有觉悟的他在儿子出生时为孩子取名“王百姓”——寓意“常怀百姓之心,当个普通百姓”。

  家境贫寒的王百姓自幼就上山“打”石头,玩炸药。当兵当的是工程兵,被推荐上大学学的依然是爆破。25岁时发明掩体爆破器,成为全军最“牛气”的爆破专家。所著的《爆炸物品使用与管理》、《爆炸现场处置》等书籍和论文,至今仍被当作教材。

  1984年,王百姓转业,被河南省公安厅“截留”。

  在同事的眼里,王百姓很“倔”。

  1987年7月的一天,郑州开往重庆的287次列车在漯河孟庙车站爆炸,并燃起熊熊大火。王百姓很快锁定爆炸物为火药。但随后赶来的公安部专家用仪器化验后,却认定为硝酸铵类的猛炸药。

  爆炸物认定有误,将直接影响破案。案情分析会上,36岁的王百姓“嚯”地站起,据理力争,让公安部专家很尴尬,带队副厅长不得不强令:“王百姓,坐下!”

  此后40余天,案件毫无进展。王百姓坐不住了,他跑到沙河滩上,把猛炸药与汽油捆绑在一起,连做7组试验。巨响过后,汽油被炸得四处流淌,却不见丁点火星。而用同样方法做的火药组试验却次次大火熊熊!

  侦查方向最终改变。仅20日,案件告破!

  此役,王百姓一战成名,且搂草打兔子:发现猛炸药爆炸不会引燃汽油。

  此事传到美国警察的耳朵里,老外们连声说“NO!”,当场试验,老外目瞪口呆。

  如今,这一论断被广泛应用于爆炸物的甄别上。

  在一般人的眼里,王百姓“不怕死”。

  1994年,京广铁路安阳大桥下,施工人员突然发现一枚250公斤重的巨型航弹,京广铁路安阳段被迫停运。王百姓现场勘察后,决定实施人工排爆。

  在警戒线外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王百姓独自一人走近航弹。掏土,套绳,拖动,每操作一步,他都贴在弹体上听听。27分钟后,将航弹拖离了桥墩。

  起运时,为防止震动引起爆炸,王百姓跳上汽车,紧抱航弹,用听诊器观察着炸弹内部变化,回头朝司机大喊:“兄弟,有我呢,开吧!”沿途所经之处,上百警卫人员纷纷举起右手,致敬!

  1998年,郏县三郎庙发现一枚高智能汽车炸弹,这在河南尚属首次,遥控天线、捆绑的铁丝依稀可见。要命的是,嫌犯就在附近,随时可能引爆炸弹。

  有人提出直接引爆汽车算啦,王百姓可不这样想。

  把所有的人撤出200米外警戒线,他不忘请人远距离拍照,“万一‘光荣’了,也好给家人一个交代。”

  稳定一下情绪,王百姓钻到了离地面只有30厘米高的车下。

  与电视里情景一样,红、白、蓝、黑4色电线,一根剪错,便会血肉横飞……王百姓屏气凝神,先剪天线,再剪电源线……偌大个现场,静得能听到针落在地上的声音。两个小时,炸弹被取出。

  进入境界的王百姓并不就此罢手。他用棉被把炸弹包裹着拉至一棵大树旁,以树作盾,怀抱大树将炸弹一点点“肢解”,直到这个高度危险的家伙变成一堆废料!

  在对手眼里,王百姓既让他们怕,又让他们尊敬。

  “嫌犯也是人。”每次去看守所见那些给自己制造麻烦的对手,王百姓都买来面包、牛肉、火腿肠,“吃吧,吃完了再说。”他的这个举动,曾让一个嫌犯当场泪流满面。

  正因为此,王百姓“摆平”炸弹上万,没有受到过一次报复。

  王百姓并非不怕死。他说:“每次排爆回来,我都要后怕好几天,但我不上,谁上?”

  2001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西万载县芳林村小学突发爆炸。公安部两派专家组调查,均认定是村民李垂才蓄意制造。

  为澄清真相,公安部请来了王百姓。

  大量的现场调查后,王百姓对12个细节提出疑点,公安部采纳了其中8个,并最终认定这是一起违法生产烟花爆竹而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李垂才为此感激涕零。

  “我毛病很多。”王百姓自我评价,“不畏权、不畏上;我只注重现场,只唯事实。对的,就一定坚持。”

  正是这种“毛病”,几乎让他成为了中国爆炸事故处理的“定海神针”。别人干不了的,没人敢干的,最后出马的准是王百姓。

  许多人想重金聘请他,甚至让他做“老板”,王百姓不为所动。有人说他傻,王百姓笑笑:“傻就傻吧。”

  与嫌犯斗智斗勇,王百姓精明异常。对老百姓,他却甘愿“糊涂”:辉县女孩林若雨,说自己是奶奶捡的,奶奶一死,无钱上学,来到省公安厅非要见王百姓。王百姓听说后,将若雨接到办公室,讲道理,请吃饭,安排住宿,临走又给200元路费,孩子高兴地走了。有人提醒:“要是假的咋办?”王百姓笑笑:“假事就当真事办吧。”①10

  编辑感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怕死是假。但“百姓”牵挂百姓,一句“我不上谁上”道出了王百姓的精神境界,道出了他为了百姓的安危而置自己生命于不顾的情操与胆魄。而一次次与死神“掰手腕”的传奇经历,则是王百姓把所有的智慧和高度的注意力,全部倾注到爆破事业的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阙爱民陈小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