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决不“下不为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05:03 大河网-河南日报

  前不久,深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说了句硬话,“‘下不为例’是一个永久性的概念,深圳不搞这个。”

  “下不为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只能通融一次”。从字义上可以感觉到言者声色俱厉、言之凿凿、最后通牒的意味。

  但在现实社会,“下不为例”已演绎成为上下级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异化为上级对下属单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一句“官话”,嬗变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人文关怀”。遇事,你不说透,我不深究,上可糊弄领导,下可支吾群众,事后下级“感激涕零”,上级“名利双收”。“下不为例”已逐步演绎为“官场”的潜规则。

  “下不为例”潜规则后面,展现的是某些领导的利益“小算盘”。有的领导一向明哲保身,世故圆滑,秉承“多栽花、少插刺、关键时候有用处”的处事原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往往以“下不为例”而敷衍;有的领导自身心里不敞亮,工作上没起色,又怕群众有意见,为了封堵群众的口,只能“当好人、做好事”,从中和稀泥,表面和和气气,“与群众打成一片”,背后打着自己的私人“小算盘”,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得罪人”,只能以“下不为例”来糊弄;还有的人自身不正,未等开口说别人,自己先矮三分,遇到事要么睁只眼闭只眼,视而不见,要么退避三舍,远远躲之,生怕惹火烧身,牵连自己,这种人当然不会自讨没趣,更不敢较真,只能无可奈何地以“下不为例”而了之。

  凡此种种现象,表现出个别领导干部党性不纯、作风不正、宗旨观念不强的官本位意识,反映出有些领导干部组织纪律淡化、执行力不强,遇到矛盾“绕道走”的自由主义倾向,折射出极个别人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的自私自利思想。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执行不力、政策棚架、纪律松散、人心涣散,必然会损害党的事业,败坏党的形象。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敢于向这种现象说“不”。

  那么,怎样才能不搞“下不为例”呢?

  一要敢于负责。敢不敢负责是一个领导道德品质高低的体现。一个心胸坦荡、心底无私的人,才会直言批评,敢于负责;一个对工作负责、对事业负责的人,才能愿意负责。作为行业的领导干部,要有不怕得罪人的气魄,要有不怕受委屈的胸怀,敢抓敢管,敢作敢当。

  二要敢于“犯下”。集权专制社会,敢于“犯上”往往是勇气的体现;民主法制社会,敢于“犯下”是道德水准和民主作风的试金石。这里的“犯下”也决不是有意找下级的茬,而是立场鲜明地反对不良行为、违规违纪行为。当前,实行对领导满意度测评,敢不敢“犯下”更能考验我们领导干部的能力和勇气。同时我们也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评价也是公正的。

  三要敢于“碰硬”。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工作中难免遇到“难缠头”、“钉子户”,甚至比这更难管的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派”,对此,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硬的心肠、硬的手腕,还要有硬的策略。①6

  □

  张振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