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堵住“毒垃圾”还得靠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09:41 南方日报

  廖政军

  要想免受“洋垃圾”荼毒,指望别人还不如指望自己。可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市场仍不规范,法制仍不健全,有些人对进口二手衣物、电子设备等“洋垃圾”习以为常,这种心态在侵蚀人们的警惕性,而最终也必将侵蚀人们的健康

  “毒垃圾”扳倒了一个政府?这桩轰动而惨痛的事件发生在西非国家科特迪瓦。

  9月16日,科特迪瓦新过渡政府宣布成立,以接替10天前因在其经济首都阿比让发生“毒垃圾”污染环境事件而集体辞职的前过渡政府。这起事件源自一艘荷兰公司雇租的装有数百吨有毒工业垃圾的货轮。货轮从荷兰出发后,先后在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贝宁、多哥碰壁,最终通过科特迪瓦代理公司将“毒垃圾”倾倒在阿比让的10多个露天垃圾处理场。垃圾排放的有毒气体目前至少已造成7人死亡、24人严重中毒、3.7万人就医。

  “洋垃圾”事件频繁发生

  这起事件并非个案。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尼日利亚媒体就曾披露,一家意大利公司将大量的危险废料运到当地的科科港,造成很多码头工人及家属的健康严重受损。

  法国媒体报道说,西欧和北美的工业垃圾现在一般都运往非洲进行处理,造成当地的环境污染。此外,发达国家迅猛增长的“电子垃圾”,如旧电脑等废旧电器及其金属零部件,常被作为“可回收利用商品”出口到非洲或亚洲。

  法国《世界报》在评论科特迪瓦的“毒垃圾”事件时说,这是欧洲在向非洲倾倒垃圾,是欧洲“污染”非洲的阴暗事件。那么,这种阴暗行径何以一再出现,一些发展中国家又何以一再沦为“洋垃圾”落脚之地呢?

  发达国家转嫁风险

  首先,巨大的利益驱动和风险转嫁意识,使发达国家一再寻求将处理危险废料和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出口”给发展中国家。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产生危险废料5亿多吨,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处理一吨危险废料需花费400美元以上,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标准要求低,仅需发达国家费用的1/10。于是,发达国家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垃圾,不仅大大减少危险废料对本国环境的污染,更节省下可观的垃圾处理费用。

  其次,尽管1992年生效的《巴塞尔公约》严格限制越境转移及处理危险废料,但事实上危险废料的越境转移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目前仍然有75%的危险废料被运往发展中国家。

  最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行为体不惜牺牲本国的自然环境和民众的生命健康来换取经济效益。此次科特迪瓦发生“毒垃圾”事件,原因之一便是当地商人利欲熏心,官员监管不力甚至收受贿赂。在一些亚洲国家,也发生过某些公司承揽拆卸、销毁发达国家废旧舰船,以牟取巨额利润的行为。殊不知这些旧船本身一般都含有石棉之类的有毒物质,给工人健康和当地环境带来极大损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科特迪瓦“毒垃圾”事件为国际社会再次敲响了警钟:富国不可为富不仁,以强凌弱;穷国不可“饥不择食”,因小失大。其实,要想免受“洋垃圾”荼毒,指望别人还不如指望自己。可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市场仍不规范,法制仍不健全,有些人对进口二手衣物、电子设备等“洋垃圾”习以为常,这种心态在侵蚀人们的警惕性,而最终也必将侵蚀人们的健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