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记录小人物的历史,还原一代人的真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10:03 南方报业网

  街谈

  

  说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很多人引以为豪。唱反调的也有,就拿史章典籍来说,梁启超就说过,“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很有些民本的色彩。虽然说

,几十年来,我们接受的都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史观教育,但是,庙堂之上,留给布衣百姓的篇幅是吝啬的,吸引历史聚光灯的还是站在潮头的红光满面者。

  所以,看到本报昨日《宝安筹建全国首家劳务工历史博物馆》的报道,心里倒有某种类似拨乱反正性质的感触。深圳宝安区的文化部门,向曾在宝安(或深圳)生活工作过的外来劳务工及相关企业团体,征集第一代劳务工生活的文史实物和档案资料,展示劳务工群体各类工作及生活见证,筹建宝安劳务工历史博物馆。

  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好就好在它记录了外来工的真实的生活轨迹,还原了一类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的生存状态。它让我们在崛起的高楼大厦后面,在城市五光十色的繁华背后看到,不会漠视那些出力的人,那些出汗的人,那些背井离乡到陌生城市求生存的人,他们细微的生活印记,他们的幸福与悲伤。如果我们不矫情地,而是真心实意地想把改变城市历史面貌的普通劳作者作为主人翁的话,史书中“以民为本”的训诫会自然而然地展示出来。

  外来劳务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个有着复杂记号的切片,记载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普通人的生活路径。初步收集起来的200件相关物品,每一件后面,恐怕都有我们想像力达不到的生动的个人历史。把它们存留下来,就是给一批普通人的生活史和心灵史留个交待,让后来人看到:他们这样奉献过,努力过,快乐过,难受过。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三代以内,很少不是泥腿子出身,个人从农村到城市的迁徙之路,从异乡到本土的扎根之旅,只要我们还残存点将心比心的善良,都会对记录外来工历史的生活有着同情和理解吧。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带着自己的儿女,走进这个博物馆,我们希望看到些什么呢?真实。我们希望在这里看到外来工真实生活和工作状况的符号记录。除了表明身份标志的暂住证、准生证、厂牌之外,除了记录他们喜怒哀乐的书信、日记、照片之外,除了证明他们辗转的火车票、汽车票之外,除了汇款单上意味深长的留言之外,或者除了令人伤心的欠薪凭证之外,也许,我们还要补充其他更多的真实。

  三季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