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慈善10年 播撒大爱(图)(4)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06:24 华商网-华商报

  心系儿童爱洒社会

  

慈善10年 播撒大爱(图)(4)

  省委书记李建国(左)、原省长程安东会见世界宣明会总裁贺迪恩(资料图片)“愿每一个孩子,活出丰盛”

  世界宣明会西北区域办事处爱心献儿童

  世界宣明会成立于1950年,是世界最大的国际性救援及发展的民间机构之一。目前,世界宣明会在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工作,为超过1亿(其中270万为儿童)人提供总价值近20亿美元的救助。

  1962年,世界宣明会在香港设立办事处。自1982年参与中国青海水灾救援工作之后,世界宣明会逐渐扎根中国。2000年,宣明会西北区域办事处在陕西省西安市正式成立,负责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的工作,从这时起,宣明会与陕西的孩子们紧紧地拉起了手。

  为陕西孩子营造良好环境

  “儿童是检视一个社区健康状况、繁荣状况的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宣明会把儿童作为区域发展项目的核心。2006年6月,世界宣明会白河项目办公室成立。陕西省白河县将在未来14年里得到世界宣明会不少于2000万元的援助资金,用于当地“以儿童为本区域发展”项目(简称ADP)。在此之前,2004年1月,宣明会已在陕西省商洛地区开始了陕西省的第一个ADP项目,计划在12年内投入不少入1200万元。

  在商洛地区宣明会已经新建了九所学校,同时,还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宣明会还为当地卫生院提供村医培训、配备医疗设备,修建沼气池、改善厕所等,努力改善当地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

  陕西省慈善协会肖华副会长说:“宣明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健康的成长、发展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宣明会的区域发展项目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项目,它不会由于宣明会离开而停顿,而是让社区的群众作为发展的主导,自主地推动扶贫发展工作,当宣明会离开的时候社区群众能够继续推动他们的发展工作。

  宣明会一直致力于自己愿景的早日实现:“愿每一个孩子,活出丰盛;求每一颗心灵,矢志达成。”

  感受“施”的乐趣与幸福

  “‘施比受更有福’是因为我们在看到别人因自己付出的爱心而露出笑脸、获得幸福,自己由于爱心的付出有了一定的结果和成就而感到的幸福。幸福不是建立在一定金钱和物质基础上的,而是心灵的一种慰藉,一个笑脸,一句感谢,如此而已,但此时的你,却一定会沉浸在这种幸福中的。”这是“陕西省高等教育资助项目”的另外一名受惠人———长安大学学生费文的真实体验。

  陕西省高等教育资助项目由宣明会和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慈善协会三方合作,至今已经开展了三期,陕西省10个市56个县的306名贫困大学生受惠。宣明会西北区域办总监伍杰说:“我们的高校资助不单单是让这些孩子能够完成四年大学作为我们的一个目标,同时我们还要灌输一个‘施比受更有福’的概念。就是让同学们认识到,当一天他是被帮助的时候,必有一天他能够去帮助其他人。”

  “施比受更有福”的观念使这些贫困大学生们能够踏进大学校园,也使这些大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施”的乐趣与幸福。通讯员韩云宋洁李鹤本报记者彭坤

  “尽我所能活着去慈善”

  记西安华亚电子公司董事长郭永胜

  在古城西安有这样一位特殊企业家,他身患残疾,却凭着坚忍的毅力与敏锐的洞察力,白手起家,创建起一家年产值上千万、利税上百万的企业。创业15年,他始终致力于慈善事业,在他的企业中,一线员工中61%是残疾人。这些年来,他以个人和单位名义分别向社会各界捐款50万元。他的善举获得了世人的承认,前香港特首董建华、现任澳门特首何厚铧曾分别为他题词:“华人慈善家”、“慈善大使”。他,就是西安华亚电子公司董事长郭永胜。记者近日专访了他。

  “能多帮一个人,感到更大安慰”

  “办企业,忧天下忧;为社会,乐天下乐。”

  在华亚电子公司用以宣传企业精神、展示企业文化的“企业墙”上,这14个字特别显眼。对于郭永胜来说,短短两句话,足可以代表他办企业15年来的追求。“能多帮助一个人,心里就会感到更大的安慰。”“对于弱势群体,最大的帮助不是钱,而是让他们自强、自立。”曾也是弱势群体一员的郭

  永胜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确实,在华亚,残疾员工们获得的绝不仅仅是稳定的工资、丰厚的福利,更有可以赖以谋生的技能以及认真对待工作、顽强面对生活的勇气。

  刚刚被评为高级技师并已经开始带徒弟的季秋云作为企业最初的几名员工之一,15年来,她“从小姑娘干成了老师傅”。“华亚好,这里有可以让我发光的地方。”她兴奋地用手语对我们说。“大道无门,大美无言。”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曾送给郭永胜这样一幅字。而员工们对他这些“无言”的评价,则是对这句话的另一种诠释。

  “为社会做点事,不枉此生”

  “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不去关注、回报社会,赢利再多、知名度再高也只能仅仅是一个广告品牌。而真正的品牌,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从产品到文化、精神———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不枉此生。”对于郭永胜来讲,最欣慰的事儿莫过于看到在自己的帮助下,一些困扰着社会与民生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我捐的钱并不多。我只是希望我的钱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我们的行动,逐渐地使慈善文化在全民、全社会中更普及、更广泛。”郭永胜这样说。

  2004年的一天,郭永胜在报纸上看到了武汉肢残女孩林琼敏跪行12年求学的事迹。女孩生活的艰辛以及求学的毅力深深地震撼了他,他当即决定,承担为女孩安装假肢的费用,帮助她站起来。在郭永胜的帮助下,女孩终于圆了她的“站立梦”,走向人生一个新的开始。而更令郭永胜感到高兴的是以此为契机,湖北省残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让残疾人站立”活动,更多的肢残人看到了站立起来的希望。

  当然,作为公众人物,郭永胜的善举也难以避免地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面对着种种怀疑与猜测,他一笑置之。“经常有人指责我,说我的行为是作秀———如果慈善就是作秀的话,那么好,我将一直做下去。”

  “我的愿望是能够尽我所能”

  “活着去慈善。”郭永胜不只一次说。十几年来投身慈善事业,目睹了贫困地区民生疾苦的郭永胜更加感觉到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性。他的视野开始更多地投向那些急需改造完善“造血”机制的地区。2005年,他为帮助户县某村庄建立自己的产业,经过深入研究,资助当地建起了一家塑料回收加工厂。为此他付出了大量心血,亲赴北京调研,并亲手为该厂挑选、购置了设备。“我的愿望是能够尽我所能,在我活着的时候去关爱他人。即使不在这世上了,也还要继续慈善。”郭永胜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之一是成立自己的基金会,能够以此发展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永远地为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希望。

  在郭永胜的字典里,慈善是关爱他人,就这么简单!通讯员朱尉本报记者彭坤

  “帮助我们的人,教会我们爱这个世界”

  ———石泉县中池乡乡长助理郑道波侧记

  在许许多多受到过省慈善协会帮助的人中间,有一个年轻的“乡长助理”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慈善协会很多人都对这个叫郑道波的小伙子印象深刻,现在这个石泉县中池乡乡长助理常常被当做范例用来鼓励那些贫困的学子们。

  郑道波1980年出生于安康市汉滨区一个边远乡镇———牛蹄乡,因家庭不幸,从小他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1992年,爷爷病逝;1999年,奶奶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人间,这年郑道波正在恒口中学读高中二年级。高三一年,老师、同学、亲友给了他关心和鼓励,使他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高考成绩下来,郑道波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取。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他既喜又忧,面对大学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该怎么办?

  正当他痛苦焦灼之际,安康市慈善协会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几周之后,安康慈善协会的领导给他送去了2000元助学金,与此同时,还把他的情况介绍给正在全省做资助百名贫困大学生项目的省慈善协会和世界宣明会,使他幸运地获得了该项目每年4000元的助学金,这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满怀着大家的期望和个人梦想,郑道波顺利走进了大学,他深知上大学机会对他来说是多么得来之不易!在大学四年中,郑道波珍惜每分每秒刻苦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利用各种机会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热心为班级和同学服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大学毕业,郑道波放弃了多个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报考了安康的公务员,被安排到石泉县中池乡政府锻炼。两年工作生活中,他给自己立了一条原则:无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遇见了困难,只要让他遇见,他都主动上前询问对方需要什么帮助,而且越是贫困弱势群体他越尽心竭力地帮助他们。因为他能深深体会到,一个处在困境中的人是多么渴望别人的帮助。

  “贫困是客观存在的,但贫困教会了我们与命运抗争,像太阳一样温暖我们的人,帮助我们的人,教会了我们去爱这个世界。”郑道波满怀感恩地说。

  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

  ———慈善协会资助宜君县乡镇卫生院项目

  宜君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人口1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万人。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全县的209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大多房屋破烂,医疗设备陈旧,卫生技术人才短缺。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很突出。

  为了尽快改变乡镇卫生院的落后面貌,从2000年起,省慈善协会和铜川市慈善协会先后在宜君县6个乡镇卫生院实施了慈善资助乡镇卫生院项目,为当地配备医疗设备器械55台件,价值人民币12万元。并帮助当地卫生院培训了14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这6个乡镇卫生院在项目实施后,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几年来慈善协会资助的所有设备全部投入使用。所培训人员也已成为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骨干。

  通过慈善协会的资助,宜君县棋盘、五里镇、西村、尧生、雷塬、云梦乡卫生院医疗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年门诊人次也逐年上升。诊断符合率由原来的70%上升到90%,重危病人抢救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棋盘、五里镇中心卫生院在2003年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急救中起到很大作用。

  慈善协会捐赠的设备投入使用后,使当地卫生机构在诊断、治疗上有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大大地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誉,吸引、方便了广大群众就医。由于这些设备是捐赠设备,病人在看病时可以比在全省同级医疗服务机构看病少花30%的费用。同时,对贫困患者免收检查费、治疗费,对所有患者免收诊费、挂号费、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群众。对重危病人无论有钱无钱都给予及时急救,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除此之外各卫生院还组织医务人员下乡巡回医疗、出诊、巡诊、免费医学咨询、送医送药上门。对孤寡老人坚持上门定期查体、免费医疗,对在校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查体,只收成本费。

  几年来,省、市各级慈善协会对宜君县乡镇卫生院的帮助使当地看病群众不但看病花的钱少了,而且不用长途奔波,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好,现在许多群众已经把身边的乡镇卫生院当成了就医的首选。本报记者彭坤

  第

[上一页] [1] [2] [3] [4]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