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求学香港(上):内地生求学香港投入与产出(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7日15: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一些利好政策正在商讨

  据不完全统计,9年来,内地赴港求学的本科生人数逾万人,研究生、交换生由于开始招收的时间较早,数量更多,难以统计。而刚刚结束的2006年度招生,则为历届之最,香港8间高校总共录取了1400多名内地本科生。

  从1998年至今,香港教育统筹局对于本地8所主要院校的内地招生人数均有严格要求。从最初每校每年几十人,到如今基本控制在年度招生人数的6%-8%左右。2005年,内地学生在港求学共交缴的学费达3亿港元。林兆玉说:“不要光看到内地大学生的学费偏高,其实香港政府对于每位大学生的培养补贴一年不少于20万元。”

  香港教育统筹局透露,眼下多个部门正在商讨有关新政策,包括拟放宽对内地学生的入境限制;拟仿效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准予内地学生在港求学期间可适当兼职等。“但前提是学生兼职的工作必须与本学科有关。”香港教育界人士对此预测,一旦政策执行,将会有更多的内地学生愿意赴港求学。

  

求学香港(上):内地生求学香港投入与产出(2)

  图:港大圣约翰宿舍楼的同学正在学长指挥下搞活动。

  港校魅力:多元自由务实

  内地学子亲口讲述、记者亲身感受香港高等教育特色:多元、自由、务实。

  多元———内地学生在香港,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与教学模式。这里没有“班集体”、“班主任”,一同上课的同学可能来自不同的院系、不同的年级。上课,是全英文教学;下课,则有丰富的HALLLIFE(宿舍生活)。在复旦大学读过一年再转到香港大学的何羽琳说,在复旦,需要面对学业的压力,如果在图书馆比别人少泡了一个钟头,都会觉得自己落后了;可在香港,需要面对的则是选择的压力,那么多那么丰富的节目,你该如何取舍?

  多元文化,是香港高校乃至城市的特色。香港城市大学的新生孟昊就惊奇地说:我才上了4门课,居然拥有了来自3个国家的老师!而浸会大学一名学生的“宿舍生涯”不可谓不丰富,住宿3年,和3个不同国家地区的学生当了舍友……

  自由———自由气氛,更是香港教育倡导的。这里没有森严的等级,更没有不许学生知道的“思想禁区”。香港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数学系教授莫毅明说,曾经自己要开一个面向研究生的讲座,本科生找上门提出想旁听后,他马上将演讲稿修改得尽量深入浅出一些……数学系研究生的许多课程,也是几间高校一起上的,以小组研讨的方式。莫毅明认为“这是一举几得的好事”。“各学校的优势学科可以互补,而且热烈的学术讨论气氛,更能擦出更多思想火花”。

  务实———丰厚机会,则是内地学生最看中的。几乎所有香港高校与欧美大学都有交换生计划。来自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浸会大学二年级学生SOFIA说:“不会有名额所限,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申请去国外的大学交换学习。”不少著名跨国企业也会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许多接受记者采访的学生都表示,香港高校的教育很“务实”,提供种种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让自己的人生写下与众不同的一笔。“学生的聪明程度也许相差无几,但丰富的人生经历,不单开拓眼界,也会给他们增加竞争的筹码。”一位负责内地招生的老师如是说。

  从各校提供的数据来看,前几年从香港高校毕业的内地生,绝大部分留在香港就业或深造。而这几年,内地发展前景十分可观,毕业生的选择也更多,约六成会留港工作、进修,两成左右出国,两成左右回内地工作。“没有更好,只有更合适。”这是多位香港高校教务长对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比较后的结论。

  

求学香港(上):内地生求学香港投入与产出(2)

  图: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图书馆,学生凭证免费看碟。

  生存选择融入还是袖手旁观?

  新潮的服饰,挑染的头发,大大的墨镜,粗粗的手链,周到的举止……如果不说,眼前的他,已经完全像个“香港仔”。

  林戈,珠海人,三年前广东省高考英语状元,如今是香港中文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

  如果说从新生身上,我们感觉到更多的是求学的快乐,那么从即将面临毕业压力的“老生”身上,则让人体会到了生存的不易。为了更好地融入香港,每个假期,林戈都在实习中度过,离家那么近,他却有两年未回了。

  另一个高中不算很辉煌的“深圳仔”陈星光,则在香港理工大学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参与创办香港第一个有注册的大学内地生社团;找校长“讲数”,要求及时修改每个内地生学生证上的“F”(Foun鄄dation,基础之意,内地生需要多读一年基础课程,因此有此标记)后缀;成功组织举办多次活动,包括采访凤凰台副台长,在深圳开论坛,争取到汇丰银行资助,创办中国文化展台等。陈星光以自己的能力,赢得了许多港生的认可与尊重。

  其实,在香港求学并不轻松,“混日子”不容易。有学生说,在内地高校读书,总是等到考试前才开始复习;而在香港读书,平时都有很多的小测验和作业,非考试阶段也要读书、查资料。内地高校,很多时候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在香港,老师往往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判断,因此,需要更强的自律性。

  绝大部分的学生都积极融入香港的生活与文化,最短的两个月就基本学会粤语。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那么适应这里的水土与文化。有个别学生成为“旁观者”,在香港几年,都不会说、不敢说(也有不屑说)粤语,“毕竟现在内地生越来越多,他们自己可以抱成一个小圈子,不讲粤语也没有问题”。

  几乎大部分非沿海地区的内地生,都会抱怨饮食又贵又不对胃口。还有学生“看不惯”香港学生玩游戏能玩得那么“开放”,甚至“过分”。某校一名山东学生很苦恼地说,偶尔舍友带女友回来住,他似乎也只有“忍、躲”二字诀。而如果他看影碟或学习晚了些,可能会被港生投诉;而港生闹腾到很晚,他却不愿“惹是生非”去投诉,只能自己捱……

  不少学生都说,在香港求学,最大的遗憾也许在于,你很难像在内地高校那样,与同宿舍的兄弟姐妹成为至交。在香港高校,本地生对外来生很友善,大家表面上相处融洽,但都是很独立和自我的个体,深交不易。

  上一页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