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世界评说中国黄金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00:07 环球时报

  

世界评说中国黄金周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一名儿童在北京朝阳公园的国旗下玩耍。中国的国庆长假让许多中国人有机会出国旅游,也让更多国家的民众在中国游客的解释下听到了“十一黄金周”的说法。尽管在过去的六七年里,中国已经经历了十几个这样的“中国式悠长假期”,但各国媒体对此的兴趣丝毫不减,它们希望通过这个“中国黄金周”,了解今天的中国。

  感受中国的热闹

  俄罗斯的俄塔社、国际文传电讯社、《劳动报》等媒体对中国黄金周的报道是从国庆节开始的。《真理报》在一篇题为《祝中国朋友节日快乐!》的文章中描述说:“天安门广场上,30米的旗杆高高矗立,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每天清晨和日落,这里都会举行隆重的升旗和降旗仪式,96名士兵组成的仪仗队护送国旗,英姿飒爽,象征着保卫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独立电视台10月1日播放了20万中国人参观升旗仪式的壮观场面。《劳动报》驻京记者描述道:“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正式宣告了节日的开始。为了在天安门广场上感受庄严的气氛,近20万人汇聚到这里。”

  英国的媒体在这一周从不同角度报道了中国黄金周。英国广播公司的24小时新闻频道说,中国各地在这个星期都呈现出商店中人潮不断、饭店家家满座的热闹景象,这正同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今年国庆招待会讲话中所强调的“改革开放将贯穿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只会前进,不会倒退”,形成了呼应。

  韩国今年的“开天节”(传说中檀君建国纪念日)和一年最大的节日“中秋节”连在一起,大部分企业和学校等可以从10月1日休到8日,正好与中国的十一黄金周重合。韩国国内的长假并没有影响媒体对中国黄金周的报道,从上海证券市场黄金周期间休市,到大陆和台湾之间首次开通中秋节两岸直航,各种相关消息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一些电视台将反映中国繁荣景象的画面搬上荧屏,如10月1日夜晚如梦幻世界的贵阳、南京夜晚莲灯美景等,还有介绍中国十大旅游景点的节目。

  由于都过中秋节,中国的月饼受到韩国媒体的特别关注。有韩国媒体报道说,中国的月饼做成圆圆的形状,象征着月亮。而也许是因为韩国人喜欢半月,他们中秋吃的主要食品是松饼,其形状是半圆形的。令韩国人叹为观止的是,中国各地举行各种同月饼有关的食品博览会,一些重达400公斤的超大型月饼亮相街头。KBS电视台10月4日报道说,在中国上海,用翡翠制成的“月饼”登场竞卖,起价4.6万元人民币。虽然该“月饼”的价格并没有再上升,只是以底价成交,但组织者并没有失望的表情,这其实反映了中国人节日送礼更趋向实惠的新观念。韩国媒体感叹,虽然韩国也在同时欢度9天长假,但是由于经济不是很好,除了部分去海外旅游的人之外,相比中国而言,韩国的节日气氛要平淡得多。

  感受中国的发展

  俄罗斯媒体不仅对黄金周饶有兴趣,还纷纷通过这个机会来介绍中国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俄科学院远东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日前在接受《议会报》采访时指出,“不能不承认,近20年中国取得的成就简直是太了不起了,中国已成为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苏联解体后,中国的综合国力超过俄罗斯两倍。”季塔连科院士强调说:“中国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发展道路上出现的新问题,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中国的改革更加注重社会和谐。与只注重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所不同的是,人民的利益(其口号是‘以人为本’)已成为第一要务。”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5日刊登了题为《中共进入第三个“强力作为”时期》的评论文章指出,温家宝总理在国庆招待会上对改革开放“只会前进,不会倒退”的誓言、对“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强调、《人民日报》社论对“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动员,都显示中共新一代领导人不会错过“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评论指出,目前正在进入的第三个“强力作为”时期,共产党要使中国成为不仅让世界看重而且被世界尊重的大国。该评论认为,中国最近几年在外交上的成就有目共睹。除了与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庞然大物”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保持着平等而顺畅的关系外,中国还与南美、非洲、南亚、中亚国家建立起具有互惠互利实质内容的新关系,一个真正覆盖地球村的全球化战略格局已初步形成。

  英国《泰晤士报》说,根据中国旅游部门的统计,2005年的中国国庆长假为中国内地旅游市场带来了近12亿的旅游人次,毫无疑问,今年的数字还将有所增长。有媒体预测中国会考虑在“五一”和“十一”两个长假期外,再增加几个新的假期,让中国的旅游产业尽快成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德国和法国的媒体也提到,中国利用“黄金周”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是明智的选择。德国媒体提到,中国黄金周经济也带动了农村经济。大批城市居民选择去城郊度假,他们的消费让当地收入不高的农民群体从中获益。

  感受中国面临的挑战

  有些媒体透过中国的黄金周看到了“这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英国路透社10月6日的报道描述说:“星期五,数十万辆汽车在为期一周的假期即将结束时开回北京,烟雾笼罩了整座城市。星期四,进出北京的交通突然繁忙,因为人们急着赶回家过第二天的中秋节,这是家庭团聚的传统节日。国庆休假于星期六结束,这次休假与春节休假和五一假期都被称为中国的黄金周,这是人类最大规模的迁徙之一。今年大约3.3亿中国人在假期出行,比去年增加了2.4%。”

  “人满为患”是不少媒体报道中国黄金周的主线。澳大利亚广播电台10月4日的报道说:“数百万中国游客在国庆节假期拥入天安门广场。游客丢弃的垃圾堆积如山,北京市政府不得不调动400名清洁工,一天24小时不停地清扫塑料袋、报纸、饮料瓶和食物包装纸。除此之外,假期开始后在拥挤的天安门广场已经有3700人与他们的家人和亲友失散。广播站前面排着长长的人龙,他们等着向自己走失的家人亲友广播寻人启事。”

  新加坡《联合早报》在一篇题为《黄金周令人爱恨交织》的报道中说:“一边是蜂拥出行的人潮,另一边是民众对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旅游交通苦不堪言的无奈、厌恶,甚至是恐惧。在实行了6年以后,以全国统一集中休假为特点的黄金周,正日益显露其弊端和疲态。黄金周期间旅游资源紧张、门票价格飙涨,甚至交通安全事故上升,已让群众假日轻松不起来。”

  英国电视四台的报道说,在欧洲各国都要求缩短公众假期的时候,中国人却有了更多的假期,这体现出中国政府希望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但中国的基础建设也在这个假期中经受考验。无论是在火车站还是机场,人流不断的景象总是存在。北京等城市的热门旅游景点也显得过分拥挤,人文环境无法保障。如果中国希望更好地巩固“黄金周经济”模式,就需要在交通、物流以及旅游服务等产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本报驻英国、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特约记者 纪双成 姚雨杉 张伟 詹德斌 本报记者 李宏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