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几多传奇赤水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01:24 大众网-齐鲁晚报

  赤水河畔茅台渡口。本报记者严洁摄

  太平渡渡口前,两个小姑娘在荡秋千。本报记者严洁摄

  据报道,1960年5月,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华,盛赞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指挥的三大战役。毛泽东回答,三大战役不算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平生得意之笔”。

  9月8日、9日,记者分别来到四川古蔺的二郎滩、太平渡(红军二渡、四渡赤水处)和贵州仁怀的茅台镇(红军三渡赤水处),寻访红军当年的踪迹。

  循着红旗的方向

  找到了陈列馆

  在蒙蒙细雨中,我们沿着公路边狭窄的石梯下到二郎滩渡口,四周静悄悄的,只有一条小木船泊靠在岸边,上面一对青年男女正在修补渔具。站在怪石嶙峋的岸边,感觉这里的水势还算平缓,河面也不过数十米宽,只是看不出深浅。而当我们回到公路边与几个正在篱笆园里平整菜地的村民攀谈时,一位名叫冯光孝的69岁老人告诉我们,他听家里的长辈讲过,当年红军从这里渡河时,有人亲眼看见有一艘渡船在河心翻沉,船上的几十名红军战士落水,“那时候水大呀,活着游上岸的没有几个。”

  太平渡离二郎滩大约十公里,当年的渡口边依然停泊着不少大大小小的货船,右岸一块突兀的巨石上刻有三个红漆大字:“老鹰石”。1935年2、3月间,中央红军第二次和第四次渡过赤水河时,搭浮桥的篾索就拴在这块老鹰石上。河边一个高台上矗立着渡口纪念碑,碑身高12.26米,表示毛泽东诞辰日12月26日;三角形碑座每边长3.5米,表示1935年;顶端三面红军军旗表示红军三次转战古蔺。

  从渡口处上行,我们接着去太平镇上参观目前国内唯一一个纪念红军四渡赤水的陈列馆——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太平镇依山傍水,东南高、西北低,属深丘河谷地貌,镇上的街道呈阶梯分布,素有“小山城”之称,是四川八大名镇之一。我们边走边向居民询问陈列馆的位置,在街道、石梯间绕来绕去却总找不对路线。最后还是一名中年男子说,“陈列馆楼顶有面红旗,就朝那个方向走。”转过两个拐角,前方高处一片建筑中,我们果然看到了一面红旗,被绵绵秋雨浸湿的旗帜颜色仿佛更加鲜艳,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格外耀眼。顺着这个方向,我们很快找到了陈列馆。

  200多件馆藏

  不乏一级文物

  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是一幢三层楼高的建筑,600多平方米展厅里陈列着200多件当年红军转战赤水河畔留下的器物,讲解员自豪地说,馆内有不少藏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而大约半小时的参观也的确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失命不失谱,失谱必失命”,这是写在一本红军绝密号谱上的誓词。号谱原由红军司号长谢金成保存,四渡赤水时谢不幸负伤掉队,号谱来不及交给上级,他就秘密保存下来,直到解放后才将由密码和五线谱号码组成的号谱上交给当地政府。现在它的原件保存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红军盆”,盆的内壁印有蓝色北伐军侧胸像图案和“掬我赤心,与寇拼命,溅彼热血,膏我弹刃。”在这十六个隶书字的映衬下,一个普通、破旧的搪瓷面盆充满了铿锵之音、慷慨之气。

  “红军木质圆形印章”、“红军医书”、“红军铜口笛”、“红军马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诉说着一个个故事,好像带着我们又回到当年的峥嵘岁月。

  陈列馆所在的那条窄窄的小街原来叫红军街,现在的名字是长征街。久经岁月风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已有不少坑洼,但两旁的灰瓦房基本保存完好。紧挨着陈列馆的“荣盛通盐号”是一座清末建筑,红军二渡赤水时为红一军团部驻地,毛泽东也曾在此吃饭、休息,沿街两侧的老屋当年几乎都住过红军。漫步在空寂的小街,看着各家门楣上比比皆是的“红军旧址”挂牌,漫天飘洒的小雨就像是在为我们洗礼。

  “我爷爷背着

  毛主席上船”

  9月9日,适逢毛泽东逝世30周年纪念日,我们来到了有“酒都”之称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71年前,毛泽东率领红军正是从这里的茅台渡口第三次渡过赤水河。

  古渡口边,有一株被砌栏围护的黄桷树,当年红军架设浮桥时的绳索就系在这棵树上。就在这里,61岁的王东方向我们讲述起他爷爷送毛主席和红军过河的故事。

  王东方的爷爷赖元兴(本姓王,幼时过继给赖家)当年是摆渡盐船的船工。1935年3月15日,红军进抵茅台镇,一队红军来到赖元兴的家,其中有位身材高大的首长操着湖南口音请赖元兴帮助红军渡河,并且做赖元兴妻子的工作,让她同意丈夫给红军带路去四川古蔺,首长还送给赖元兴妻子一对银镯子表示感谢。当时,赖元兴夫妇并不知道,这位在他们家休息过夜的红军首长就是毛主席!

  第二天,毛主席从茅台渡口渡河。由于岸边水太浅,渡船只能停在离岸十几步的地方,于是赖元兴挽起裤腿,将这位在他家住过的和蔼可亲的红军首长背上了船。

  3月17日,红军大队人马渡过赤水河。赖元兴给红军带路去古蔺、二郎、土城一带,数日后赖元兴返家时,大个子红军首长还给了他几块银元做路费。等他辗转回到家里时,兜里还剩下一块银元,从此像宝贝一样收藏了起来,再没舍得花掉。

  小布包包着

  永远的怀念

  说到这里,王东方郑重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打开,毛主席当年送给他爷爷奶奶的银元和手镯赫然出现在记者眼前;记者注意到,包银元的那块白手帕上面印着红色的毛主席头像和“永远忠于毛主席”的字样,原来那是王东方1968年当兵时在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的纪念品。

  王东方接着告诉记者,1958年,毛主席当年的警卫员陈昌奉来茅台镇,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最终找到了曾为红军出过大力的赖元兴。赖元兴这时候才恍然大悟:当年他背上渡船的原来是敬爱的毛主席!

  陈昌奉向赖元兴转达了毛主席的问候和邀请:请他去首都北京。年过花甲的赖元兴不愿离开故土,陈昌奉流连多日反复劝说,赖元兴都婉言推辞。之后没几年,赖元兴因病不治,终老家乡。

  莽莽青山添翠色,悠悠赤水映丹心。在红军当年渡河的茅台渡口边,一座大桥横跨赤水,将两岸连为一体。河的西岸,一座船形的“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高高耸立在小山上,赭红色的碑体与山脚下静静流淌的赤水交相辉映。站在山顶放眼望去,依山傍水的茅台小城尽收眼底,大桥、高楼、宽阔的马路,一座现代化的城镇正在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崛起。

  ■背景简介

  四渡赤水

  在红军召开遵义会议前后,蒋介石调集约40万重兵,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中央红军(3.7万余人)于川黔边境地区。在十分严峻的局面下,毛泽东率领红军声东击西,往返穿插,巧妙地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合围圈。

  一渡赤水:1935年1月28日至29日,中央红军经习水县土城、猿猴场(今元厚)渡口,进入四川的古蔺、叙永地区,因敌情所迫,红军暂缓北渡长江计划,向云南昭通地区的扎西(今威信)集结,整编后掉头东征,返回贵州。

  二渡赤水: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经四川古蔺县的二郎滩、太平渡、九溪口渡口渡过赤水,直捣桐梓。24日至28日,红军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俘敌约3000人。

  三渡赤水:3月16日至17日,红军兵分三路,经贵州仁怀市鲁班场,直逼茅台渡口,渡过赤水进入四川古蔺,佯攻长江。敌调重兵堵截,红军虚晃一枪,再次向贵州方向转移。

  四渡赤水:3月21日至22日,红军折回古蔺,经二郎滩、太平渡渡口重返贵州,26日再次返回遵义,28日突破鸭溪至白腊坎间国民党军封锁线,进至乌江北岸的沙土、安底等地,31日经江口、大塘、梯子岩等处南渡乌江,将几十万敌军甩在乌江以北,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严洁)


本报记者 严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