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日领导人会晤开启改善关系“希望之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02:36 江南时报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希望中日关系早日走出僵局的人们,期待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的访问能开启改善两国关系的“希望之窗”,成为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新起点。

  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安倍8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2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安倍9月就任首相以来首次访华,也是日本领导人5年来第一次访问中国。

  甫抵北京,安倍就来到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分别与安倍举行了会见和会谈。

  胡锦涛在会见安倍晋三时指出,中日双方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审视和把握两国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目标,坚定不移地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胡锦涛指出,实现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要加强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扩大人员交往、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中日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新格局。

  事实上,中国政府在对日关系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坚定不移的。胡锦涛去年在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峰会期间就中日关系发展提出了5点主张。今年3月,他在会见日本日中友好七团体负责人时再次强调了中国政府对待中日关系的原则立场。

  在与安倍会谈时,温家宝也就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提出了五点意见,涵盖两国领导人互访,战略对话,完善经济技术合作机制,大力开展文化、教育交流,加强对地区问题的磋商等诸多方面。

  进入新世纪,就在中日关系向新的深度和广度迈进的时候,由于日本个别领导人坚持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面临困难局面,中日高层互访也因之停顿了5年。

  数日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宣布,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鉴此,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将于10月8日至9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在与中国领导人晤谈时,安倍也谈了自己对中日关系等问题的看法。

  在中日关系方面,安倍说,日中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日本将继续遵循日中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发展两国关系。

  在历史问题上,安倍表示,日本历史上曾经给亚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在深刻反省历史的基础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日本的既定政策,不会改变。

  在台湾问题上,安倍重申,日本将按照日中联合声明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

  安倍这次访问备受国际关注,尤其是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民日报》8日发表文章说,“安倍首相实现访华,是中日两国领导人因势利导的决断,是力争互利双赢的选择。”法国《回声报》发表文章说,安倍晋三就任后首次出访选择了中国和韩国。这将是一次“和解之旅”。

  当天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则指出,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符合两国基本利益。双方同意,继续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各项原则,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妥善处理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问题,让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强力运转,把中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

  安倍9月20日当选日本自民党第21任总裁,9月26日在日本众参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第90任日本首相。中国是他就任后首个出访的国家。

  日本首相夫人与中国中学生交流侧记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想不到你们的日语这么好,发音如此标准,这让我很受鼓舞。”首次正式访华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夫人安倍昭惠惊讶地对北京月坛中学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月坛中学是这位日本新任第一夫人中国之行的第一站。8日下午3时,身穿一袭灰色套裙的安倍昭惠走进这所以日语教学为特色的学校,与学生们用日语亲切交谈。

  “我在日本等着你们”

  16名身着白色校服的高二、高三学生在安倍昭惠身旁围坐成一圈,逐个介绍他们此前作为中国高中生代表访日的经历和感受。

  安倍昭惠认真地倾听,不时微微点头并露出温和的笑容。听到学生们表示对日本生活留下了深刻印象时,她说,“你们能够去日本亲眼看到我们国家的情况,这非常好。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我们两国也可互相了解和交流,但更重要的是到当地了解实际情况。”

  高三女生赵琦今年夏天刚刚访问过日本。她回忆起乘坐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从东京前往秋田(日本东北的一个县)游玩的情形以及沿途令人陶醉的风景。

  安倍昭惠问赵琦:“能听得懂秋田方言吗?”赵琦有些不好意思:“当地初、高中生的话能听懂,但老爷爷、老奶奶的话就听不懂了。”

  安倍昭惠接口道:“我也听不懂。”调皮的语调让起先有些拘谨的学生们一下子欢笑起来,放松了许多。

  她还提醒同学们不要忘记在日本结识的朋友和留宿日本家庭的“爸爸”“妈妈”,与他们常联络。“大家如果下次再来日本,请一定与我联系!”

  当学生们说起长大后的理想,表示希望成为外交官、翻译等时,安倍昭惠微笑着说:“日中友好就拜托你们了,希望你们为日中友好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在日本等着你们。”

  座谈行将结束时,曾在电台做过DJ的安倍昭惠还与学生们合唱了一首日文流行歌曲《世界上唯一的花》。

  “日本文化是从中国学来的”

  高二男生张硕今年7月访问了日本的高知和松山等几座古城。他告诉安倍昭惠,通过访问感觉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十分相似,比如高知和松山城的建筑外形特别像北京的故宫,而且在日本吃饭也使用筷子。

  安倍昭惠笑着回答:“日本文化是从中国学来的。”

  擅长书法的张硕还特意将自己亲笔书写的书法作品“和平友好”四个大字赠送给安倍昭惠。安倍昭惠惊叹张硕的书法苍劲有力,并鞠躬表示感谢。

  在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安倍昭惠表示,她很喜欢中国文化,希望今后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书法、绘画以及陶瓷等。

  “这些在日中两国的友好交流中都很有源远,也给日本文化带来了很好的影响,希望以后多向中国朋友们讨教一些,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月坛中学外,热心公益事业的安倍昭惠还访问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并与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交谈。

  不论是与中学生座谈还是与残联人士沟通,安倍昭惠都表达出进一步加强日中民间友好往来的愿望,一如她对学生们的期待——愿为日中友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日联合新闻公报

  一、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于2006年10月8日至9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与安倍晋三首相举行了会见和会谈。

  二、中日双方一致认为,邦交正常化34年来,中日两国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相互依存进一步加深,中日关系成为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符合两国基本利益;共同为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建设性贡献,是新时代赋予两国和两国关系的新的庄严责任。

  三、双方同意,继续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各项原则,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妥善处理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问题,让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强力运转,把中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双方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

  四、双方认为,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交往与对话对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日方邀请中国领导人访问日本,中方对此表示感谢,并原则同意。双方同意通过外交渠道进行协商。双方同意两国领导人在国际会议场合经常举行会谈。

  五、中方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将同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日方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给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带来巨大机遇给予积极评价。日方强调,日本战后60多年一直走作为和平国家的道路,今后将继续走作为和平国家的道路。中方对此表示积极评价。

  六、双方确认,为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应坚持对话协商,妥善解决有关分歧;加快东海问题磋商进程,坚持共同开发大方向,探讨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七、双方同意,在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等领域促进各层次交流与合作。

  ——以能源、环保、金融、信息通信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为重点,深化互利合作。

  ——在经济领域推进部长级对话、相关部门之间的磋商和官民对话。

  ——以200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为契机,通过举办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大力开展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

  ——通过中日安全对话和防务交流,增进安全领域互信。

  ——年内启动中日学术界共同历史研究。

  八、双方同意,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

  双方对包括核试验问题在内朝鲜半岛最近的形势深表忧虑。双方确认,愿与有关各方一道,根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推进六方会谈进程,通过对话与协商,共同合作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双方确认,就东亚区域合作、中日韩合作加强协调,共同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

  双方赞成对联合国包括安理会进行必要、合理的改革,愿就此加强对话。

  九、日方对安倍晋三首相访华期间中方给予的热情友好接待表示感谢。

  2006年10月8日在北京发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