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电视广告不能“挟童言以乱受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03:19 大河网-河南商报

  终于有网友对电视广告“无忌”的童言提出批评了。最近,有不少网友都针对蒋雯丽在CCTV6新播出的一个化妆品广告,表示了不理解和批评,甚至指出该广告有“儿子想娶妈妈”的乱伦嫌疑,让人难以接受。(10月8日《成都商报》)

  蒋雯丽7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我希望网友和观众不要太过激,其实我5岁的儿子都这样跟我说过,孩子的话是不能当真的。”

  记者没采访到厂家,但想来,厂家的回答也和蒋雯丽差不多:童言无忌,当不得真的。不过,厂家内心所希望的,恐怕就不是“不当真”了,而是希望受众“都当真”,否则,化妆品卖给谁去?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例子:借助于少儿的“童言无忌”,来满足成人内心的另一种无法言说或不好出口的想法。当时虽可能一笑置之,实则已经取得了真实的效果。

  电视广告打“童言无忌”牌,其实正是为了能够让人“误读”,从而达到目的。就化妆品广告而言,无非是想表达用这种品牌的效果。看,用咱这品牌把五龄童都“迷”住了。尽管口口声声表示这是“孩子的话”,但这“孩子的话”确实有着足够的“杀伤力”。

  当然,不可否认,因“童言无忌”,因此,无须对“孩子的话”过敏。但是,正如一位网友所言:童言无忌,人心有忌。当一种本来“无忌”的童言被放大到社会并为某一目的所用的话,这种童言就不再“无忌”了。

  目前还有一个利用童言的化妆品广告未见有人提出批评。在优美的韵律中,童声响起:“世上只有妈妈好,长斑的妈妈难看了。”事实上,脸上长了斑,当然比不长斑难看,这不用怀疑。但是,当这一“真理”被放大到电视上,强制受众接受这一“真理”时,我们就不禁要问:这种导向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因此,电视广告以“童言无忌”为借口,不过是厂家借童言来达到“乱众”目的罢了,别以为他们就真的是客观反映儿童之趣。当客观的事实脱离了其范围和特定的受众,被“粘贴”在另一个地方为某一目的所用时,客观事实也就不再客观,而其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导向自然值得去加以分析。

  ■廖德凯(职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