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5年来首次专门研究社会事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07:56 南京晨报

  综合新华社消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8日在京召开,此次为期四天的会议将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将作出重要决定。这是近25年来,中共中央全会首次专门研究社会事务问题。分析人士指出,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将会进一步关注低收入者和贫困群体的未来,并很可能会制定一些新的方针和精神。

  城乡收入差距远超3倍

  分析人士说,六中全会将着重研究从体制上、机制上来保障社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并可能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险等几个重点领域进行一系列的重要改革。

  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3.22∶1,如果将城乡居民收入的计算方式、税赋负担、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在3倍以上。东西人均GDP差距达10倍

  另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达十多倍。

  一些分析人士说,中国将加快建立一个虽然水平低但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将包括:在农村先建立一些初级形式的保障,比如,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城市推进社区建设,对城市贫困家庭的教育、基本医疗以及水、电、气、公共交通价格调整给予适当补贴等。加快向平民教育方向迈进

  在机会均等的问题上,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投资教育。分析人士说,六中全会后,政府很可能会作出决定,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推行免费的义务教育。此前,政府已决定在农村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分析人士预测,六中全会后,政府还将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减少对经济的直接投入,加大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

  □外国友人

  和谐社会提供巨大发展机遇

  这次会议被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是中国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会议。”《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班安祖8日对记者说。这位在中国从事经济报道已有十多年之久的资深记者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焦点。但是以高投入和高能耗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给中国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此外,中国社会发展中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以及在广大农村被忽视的教育和医疗等问题,也正在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境外媒体纷纷撰文指出,十一五规划正引导中国从单纯追求GDP为中心的旧发展观转向以人为本、以十几亿人口共同富裕为中心的新发展观。

  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集团总裁乐文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和谐社会环境下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卡特彼勒这样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乐文礼介绍,卡特彼勒正试图通过降低产品排放标准来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并陆续在中国推出了一系列节能新产品。

  □“三大法宝”

  解决阻碍全面小康的民生问题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三项方略在中国新一届中央集体执政过程中日趋系统化,将成为继“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后,中共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新“三大法宝”。

  政策研究专家赵国鸿博士称,中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法宝是科学发展观。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思想,将贯穿中国现代化全程。

  第二个法宝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和谐范畴是对中国传统和谐的继承发展,其中也蕴含民主和法治。当务之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解决阻碍全面小康实现的民生问题: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采取积极就业政策保障公民就业权;尽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体系;完善救济制度;解决反映强烈的教育、卫生、住房和文化方面的问题;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搞好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尽快遏制腐败;稳步推进政治民主改革,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

  赵国鸿还说,中国自古以“和为贵”,和平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为国际社会适应和接受需要时间,“中国威胁论”料将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全过程。为消除国际社会的担心,给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必须承诺并履行和平发展。

  他强调,新三大法宝有助于建构中国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富有感召力的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理论专家

  和谐社会从“说”到“做”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议彰显了中国执政党破解和谐社会难题的决心。

  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很多国家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可能会出现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近两年,在个别地区,一些集市口角、房屋拆迁纠纷、土地征用分歧等日常生活的矛盾,都可能因处理不当而演变成对抗性的冲突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说:“很多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出现一个危险期。中国政府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退兴衰。”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认为,十六大以来,很多政策尤其是社会政策是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斜的,从实行社会低保政策到近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政策从其目标来看是要建设和谐社会。“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已经悄然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层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郑永年说。

  有分析人士预测,中国政府将根据六中全会的有关精神,着重从体制上、机制上保障社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就业。

  □注重公平

  收入分配改革让逾亿人受益

  在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日益被人们关注之际,中国政府启动了一场影响广泛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此间有关专家指出,此次改革将会使中国逾亿人受益。

  7月初,以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重在建立公务员工资分配新机制为先导的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中国拉开了大幕。

  除了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以外,改革同时提出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说,此次改革涉及的人数是十几年来涉及人数最多的一次。从目前的方案来看,这次改革将覆盖约1.2亿人。其中包括5000万离退休人员,3000多万事业单位人员,2400多万低保和优抚对象,600多万公务员及部分军队有关人员。

  杨宜勇说,此次改革将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现阶段收入分配中的一些矛盾,解决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中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这些问题正日益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

  5月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出的总体措施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杨宜勇说,这次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是在“补低、扩中、调高”的策略中进行的。首先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入手,是“扩中”的措施,而相应地提高低保阶层和各类优抚对象的收入则是“补低”。

  财政部有关官员表示,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制度,遏制收入分配混乱现象,逐步缩小地区间、部门间的收入差距,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

  针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免农业税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各地陆续提高 主要针对农民工的 最低工资标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并不断扩大城市居民低保范围;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800元大幅提升至1600元。

  有媒体引用国家税务总局数据说,个税起整点调整后,北京、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的纳税人数减少25%左右,安徽、河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减少80%。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说,个税调整后,从纳税额的角度看,中低收入人群获益较多。

  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的之一是为了打破“平均主义”造成的不公平。20多年经济飞速发展后,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的成果成了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

  杨宜勇说,这次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但这并不表明放弃了“效率优先”,而是进行了调整,把效率和公平放在同等的位置上。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此次改革国家统筹兼顾、通盘考虑,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和城市低保对象的补助水平,这些调整与以往历次的政策相比力度都更大,中央财政补助的数量也是历史上最多的一次。

  作者:/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