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传统节日为何会遭遇“信任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20:00 光明网
姜伯静

  同其他传统节日的遭遇一样,中秋节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危机,用新华网的话讲就是“商业氛围浓于文化”、“月饼越做越大,中秋节所追求的文化意义却越来越少”(9月5日新华网)。即使“今年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本身有很大的”不同“——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依然改变不了人们对文化意义上的中秋节越来越淡漠的现实。不单是文化上的淡漠,很多人对传统节日压根儿就没有了兴趣。面对此种尴尬,我们不禁要问,以中秋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为何会遭遇“信任危机”?

  在说中秋节之前我们可以对照一下那些日益兴旺有把本土节日逼入绝境趋势的洋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甚至愚人节,每一个节日的影响力都直逼我们的第一节日——春节,其文化气息不亚于甚至超过了很多本土“名节”。仔细分析一下它们的特点,内容上简单、形式上精致、目的上明确、精神负担小是它们的特色,容易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人接受是它们的杀手锏。

  而我们的节日则正好相反。文化内涵上千奇百怪,往好的方向说是文化底蕴厚重,往不好的方向讲就是标准乱七八糟。尽管中秋节寄予着人们的美好希望,你能说明白中秋节确切的来历吗?很少有人能。连内容都说不明白,你能指望它文化上的生命力有多强呢?另外,节日名目太多,多的让人生厌,是人们逐渐疏远传统节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如果评选节日最多的国家的话,我想非中国莫属,如此之多的文化节日,谁能记得过来?还有,牵强附会的解释让人们肉麻、盲目的跟风让人反感。比如前一阵子的“七七乞巧”闹剧,本来挺好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却被穿上中国情人节的马甲,结果画虎不成反类其犬,成了笑柄。还有,精神层面的不正常压力让青年一代对传统节日缺乏兴趣。愚人节的幽默我们的节日没有,情人节的浪漫我们的节日没有,母亲节的温馨我们的节日还是没有,以色列等国对死难者进行祭拜的肃穆我们更没有。我们的节日有什么,没有人能说的清楚。

  我们说了几十年港台文化缺乏厚度,但反过来一看,真正缺乏深度的却是我们自己,我们对传统的理解甚至远远不如做为“旁系”的东南亚。平时妄自尊大,到了学习时又不得其法,落后时又盲目崇拜。当我们把文化与做秀挂钩、把节日同金钱绑在一起是自以为学到了国外的“圣诞经济”,却不知国人对此只能是愈加反感,离传统走的越来越远。

  文化是传统节日的原动力,如果对文化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我们谁也不用指望传统节日的“信任危机”会消除,即便你像保护大熊猫一样去保护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