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和谐社会有利两岸有利世界(今日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4:0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和谐社会有利两岸有利世界(今日关注)
国庆期间陈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标语牌和谐社会建设必须落实到制度建设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在强调和谐社会的建设。人们已经注意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已经悄然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层面。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郑永年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日

前他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指出,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落实到制度建设,否则既不能推动和谐社会理念的落实,更不能保障和谐社会已有的建设成果。

  他说,中国新领导层执政开始,就把建设和谐社会提到中国政治的最高议程,相继提出了各种围绕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概念,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

  郑永年认为,在中共十六大之后,很多政策,尤其是社会政策,是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斜的。从实行社会低保到近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政策从其目标来看是要建设和谐社会的。在党的方面,中共中央颁布了5个人事制度改革文件。在政府方面,全国人大通过审议了20年而未能通过的《监督法》。很显然,所有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非常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他强调,应当指出的是,所有这些法律和规章的通过,并不能等同于它们所针对的问题从此可以解决了。在实践层面,法律和规章的实施要比它们的制定来得重要。而法律和规章的实施是中国面临最困难的问题。

  和谐社会为两岸关系赋予新契机

  台湾大陆研究学会理事长杨开煌教授日前在接受中国华艺广播公司《两岸观察家》访问时指出,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轴,显示出中共注意到整个社会的变迁,非常及时地处理问题的态度。他认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两岸关系赋予了制度创新的契机。

  他说,这是25年以来的第一次,中共中央的会议把社会问题当成一个主要问题来解决。和谐社会实际上也带有超前性,对未来社会可能发生的矛盾以及可能发生的紧张关系预做一些调整和预防。

  谈到构建和谐社会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意义,杨教授强调,大陆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如果从中央到地方都努力加以实践的话,就有可能使得台湾人民看到另外一种制度的可能性。因为台湾人民今天看到的所谓好的制度、完善的制度都是以西方为准绳,把西方的制度当成唯一的好的制度。中共中央提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主张,如果真的能够在未来的10年到15年以后看到它自我完善的过程,变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的目标,相信它会对台湾人民在制度的认同上起一个新的变化。

  “而这个制度认同的变化,有可能让台湾人民比较理性地自我反省到:‘台独’分子灌输给台湾人民的那种所谓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差距,都是一些政客的私心,而不是两岸人民应该有的认同。”所以,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在两岸关系来看,应该是赋予了一个制度创新的契机。如果真能够实践成功,它会使两岸逐渐走向和平,也就是大陆所希望的逐渐从两岸的和谐来创造两岸的和平,进而促成两岸的统一。

  从构建和谐社会到倡导和谐世界

  中国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并将和谐理念延伸到处理国际事务的实践中,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从和谐中国到和谐地区、和谐世界,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一个文明古国选择的和平发展之路。

  在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上,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如今,和谐社会的建立已经从探讨阶段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其实践也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

  中国外交学院院长、资深外交家吴建民认为,构建和谐世界从国际关系层面上说,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表示:“要坚持把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把立足中国同面向世界结合起来,把积极建设和谐中国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一个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和谐而又具有充分活力的中华文明的复兴。”

闻 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