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赵树理:人品烁金(茶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4:2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家是以作品名世的,如果没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登记》、《三里湾》、《十里店》,也就没有我们熟悉和崇敬的作家赵树理了。然而,尽管如此,每当我念及这位作家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却总是他的人品。

  人品自然是不能够等同于作品的,但人品与作品又的确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自古便有“诗言志”、“文昭德”、“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格”的说法。赵树理就

是人品与作品达到高度一元化的典范。正是他那金玉般的人品才铸就了他那金玉般的作品。

  赵树理的人品,集中体现在公而忘私、挚人克己、尚真求实、体恤百姓等方面。

  长篇小说《三里湾》成稿后,有3家出版社争相索要。赵树理却偏偏把书稿交给名气小而稿费低的通俗出版社。他说:“就是为了书的成本降一点,农民花的钱少一点。只要广大农民能看到这本书,我是不顾及稿费多少的。”为了同样的目的,赵树理对自己所有的著作都不同意出豪华本和精装本,在装帧和设计上也总是要求尽量简约一些、朴素一些。在给书起名字上,他也常常颇费思量。如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人民文学出版社要为名作家和诗人每人出一本精品选集。赵树理给他的精品选起了个《下乡集》的名字。也许你会认为这个名字太土气、太一般化了,可赵树理所追求的却是要让识字不多的人都能看懂,要让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

  人们都知道陈登科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殊不知这位作家原来是由赵树理一手“制造”出来的。他对文学新生力量竭力扶掖与爱护,然而,3年后,爱女高考落榜,请求爸爸在文化界给她找个工作时,赵树理却断然拒绝了。一颗纤尘不染、通体透亮的心灵,显示出强大无比的人格魅力。

  1958年,赵树理由于连续两次出国访问,快到年底时,才有机会回到故乡,并任县委书记处书记。没曾想,这一次的任职,对他来说却无异于一次精神炼狱。他一向所秉持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诚朴精神遇到了从未有过的严峻考验。面对种种挑战良知和理智的口号,赵树理始则沉默,继则驳斥说:“我给你们泼凉水来啦!我一个专业作家,一年还写不好一本书,诗是语言的精华,你们一晚上怎么能写出几十首呢?别说放‘卫星’,我看连个‘起火’也放不成。”赵树理的这些话,在今天看来或许并无令人惊罕之处,可是在当年,没有极其耿直的人格,没有非常过人的胆略,那是绝对莫敢为之的。

  物质享受从来就是一些人的追求,但赵树理却全然是一个“另类”。1953年,当他从中宣部调到中国作家协会之后,有人劝他应该从行政10级套改成待遇更为优厚的文艺级别,他硬是不同意,还说要那么多钱有甚的用?他还向组织上建议,应当取消作家同时拿工资和稿费的双重待遇,取消版税。他甚至带头放弃工资,带头不报销差旅费、不领取生活补助费,带头不享受公费医疗。

  作家的工作之所以崇高、神圣,就因为他要为人们的心灵铺上绿茵,让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而要真正做到这样,一个前提性和基础性的先决条件,便是创造文明的主体自己首先必须是文明的,必须要秉有丰赡而高尚的情操与道德。作品向来就是一面折射作家灵魂的三棱镜。不论创作主体意识到不意识到、自觉不自觉,其思想、观点、道德、情操等,都必然要从其笔尖上流泄出来,并产生相应的社会效果。

□艾 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