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今年盘点黄金周咱说点实话好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5:50 中国青年报

  周云龙

  五一、十一、春节,我们现在拥有3个七天长假。闲暇时间多了,人们最大的冲动就是要出去转转、看看,于是有了一年几次的“旅游黄金周”。近年来,在连篇累牍的公开报道里,我们看到的都是黄金周对内需的拉动、对消费的刺激、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而且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每个黄金周来临之前,全国各地上上下下都铆足了劲,精心准备,周

密部署,大做“黄金周”文章。与此同时,我们从媒体上可以看到“出行人数同比增长”、“旅游收入创下新高”等激动人心的词汇。

  今年十一长假是我们第18个“黄金周”。我所在的电视台策划制作了一组“十一特别报道”,其中一篇是有关旅游的。事先与本地一家规模较大的旅行社联系,具体分管业务的一位经理大倒苦水,今年他们投放的广告费用比往年增加了50%,而效益却降了三至四成。另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则透露,今年本地所有景区的订房率只有四成。记者决定以此为主题完成这篇特别报道,而旅行社的负责人一听说要公开接受采访,立即“NONO连声”:“不,不行,我这么说出去,老总可不要把我炒掉?即使老总允许我这么说,我不是要被同行骂死?”

  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心态:明明知道实际情况是怎么回事,大家偏偏心照不宣地以另一种方式去表达和图解。

  那种一拥而上式的“扎堆儿”,杀鸡取卵式的“井喷”,其实是不可持续发展的“长假经济”,媒体对此应该有理性的前瞻性的思考、解析。今年旅游热的降温,“黄金周效应”的淡化,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老百姓的出游行为已经更趋理性;二是今年十一黄金周恰逢中秋节,很多市民以探亲取代了出游;三是短线游、乡村游、自驾游开始热了起来,可能看上去一些数据走低了,而这似乎更能说明“长假经济”已经或正在走向成熟。

  去年的黄金周,某知名网站针对北京市民做过一次调查,3886名受访者中,有2104人选择“在家睡觉,度过长假”。这些民情民意,往往真实地预示着长假经济未来的走向,这些真实的声音,也应当成为社会主流的声音。现在媒体上年复一年的“同比增长”、“创下新高”,往往会干扰决策者理性判断的思路,还会影响旅游部门对市场的把握。

  据说,在一些传销培训班上,主讲教师常常让学员回家后把镜子全都抛掉,最好家中没有一块反光的东西,告诉他们不要看见自己真实的模样,只要想象就行了。这可能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心理学上的表现。真实是想象出来的吗?想象出来的真实,又是怎样的一种“真实”?也许,真实是可怕的,但可怕的并不是真实本身,而是我们对待真实的态度。所以,我幼稚地,也孤独地期待,我们今年在盘点“黄金周”的有关情况时,可不可以多说一些真实的情况?

  媒体,理所应当成为公众了解生活、感知现实的一面镜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