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穿汉服祭月神又何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6:00 光明网
辛波

  10月7日《新京报》刊发刘海明的评论文章,认为重庆市40余汉友过中秋节没有必要穿汉服祭月神,其基本理由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主要在精神的一脉相承,而仪式不过是空壳子,没有精神的内核,再隆重的祭祀也没有实质性意义。

  笔者对此观点则不敢敬同。精神若为道,仪式则为器,没有仪式作为精神的载体,精神也就成为虚无飘渺、无依无靠的东西,更何谈继承和弘扬呢?

  1944年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而且在卡西尔看来,人、符号、文化是三位一体的。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有其精神内核,也有其符号载体,仪式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仪式或者其他符号的作用在于形成并传承对文化的记忆。在中华民族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具有符号意义的事物,包括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自然景观的符号,也包括祭祀天地、成人礼这样的仪礼。正是有了这些包括仪式在内的符号,我们的民族文化或者民族精神才得以继承和弘扬。

  刘海明的“当代中国人全穿上汉服,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能振兴,传统节日的继承便没有障碍了?”的说法,无疑有些极端化。尽管符号与文化并不能完全等同,但符号的固有意义却是不容抹杀的。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明给东方文明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影响了中华传统文明自我传承,在西方文明的强压下,中国开始了文化现代化的进程。这种强压带给了中国人心灵的创伤,加之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断裂造成人们在文化上无根的感觉,使得不少国人自始至终都有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忧虑感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动。

  “穿汉服祭月神”的隆重祭祀也许便是这种冲动的表现。穿汉服祭月神是古人过中秋的礼仪,其作为中秋的符号正如我们把月饼、赏月作为中秋的符号一样平常。人们之所以“穿汉服祭月神”,其目的无非也是寻根,即唤回中华民族的传统记忆。这些符号在大多数现代人眼中显得比较陌生,但却同样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值得珍惜的东西。说这种冲动的目的是为了复兴传统文化,不免有些拔高,但这种冲动可能却是真情的流露,它是发自心底的东西而不是作者所谓的表演或者行为艺术。

  而且只要能做到寻根或者唤回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的话,穿上汉服去祭一下月神又何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