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一段红色历史的深情追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7:13 红网-湖南日报

  

一段红色历史的深情追忆

  贺龙故居前的贺龙桥。

  

一段红色历史的深情追忆

  桑植县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

  

一段红色历史的深情追忆

  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龙凤塔村73岁的谷忠厚老人告诉记者,这棵参天大树是当年红军用于攀爬训练之用的,现在仍枝繁叶茂,被村民誉为“红军树”。

  

一段红色历史的深情追忆

  桑植县刘家坪村及刘家坪会议遗址,正是这次历史性的会议确定了红二、六军团战略转移的方针。

  ■文字:本报记者 李茁 夏似飞 通讯员 桂新秋 余晓华■摄影:本报记者郭立亮

  桑植的每一座山头,都经过战火的考验;桑植的每一条小溪,都流淌着人民对红军的挚爱;桑植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

  抓一把桑植的热土,都有一个民族英雄不屈的灵魂;听一曲桑植民歌,都有一段红色历史的深情追忆……———题记

  8月15日,晨光初照,记者一行来到距桑植县城15公里的刘家坪。但见青山环抱的小村庄,一栋栋吊脚楼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初秋的田野上,稻谷飘香,一片宁静。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小村庄,71年前,有一支抱着救国救民、誓死抗日信念的军队,从这里出发,历尽千难万险,突破重重包围,最终与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陕北会师。刘家坪见证了那段慷慨悲壮的历史,也因这支英雄的军队而彪炳史册。

  抉择

  “现在,我们红二、六军团已有17000人,比起刚刚会师的时候,扩大了一倍还多。蒋介石搞来140多个团围攻我们。我们在根据地坚持了一年的斗争,人民支援红军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这里山多、田少,加上敌人烧杀,养不了我们这么多的红军喽!所以,我们要从内线转到外线,打到敌人后方去、打到抗日第一线去!”

  1935年11月19日清晨,秋雨绵绵,红二、六军团分别在刘家坪的干田坝和枫树塔举行突围誓师大会。在红二军团的誓师大会上,贺龙用简短而朴素的话语向部队战士解释了战略转移的原因。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成功北上,在四川西北的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湘鄂川黔根据地成为“中国南部苏维埃运动中最重要的柱石”,蒋介石调动130个团,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妄图将红二、六军团逐步压缩,聚歼于龙山、永顺、桑植之间。

  军情紧急,生死存亡!红军该如何决断?在刘家坪村龙堰峪组的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桑植县原党史研究室主任曹开胜给我们讲述起那个伟大的决定:11月4日,湘鄂川黔省委和红二、六军团领导在这里召开联席会议,任弼时、贺龙等审时度势,对当时的形势做出了5个判断:即,敌人这次“围剿”比以前规模更大,并且已完成对苏区四周的封锁线;湘鄂川黔根据地虽然经过一年的建设,但地主武装和土匪还没有完全消灭,后方还不够巩固;苏区面积不大,且东有洞庭湖,北有长江,南有沅江、澧水,西面是大山区,不利于大兵团作战;苏区经济落后,加之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兵员、物资,特别是粮食的补充和供应极为困难;中央红军已渡江北上,红二、六军团已陷入孤立的处境。鉴于以上种种现实,会议果断决定,坚决突围远征到湘黔边,争取在黔东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

  刘家坪会议,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红二、六军团由此完成了指导思想上从战略防御向战略转移的转变。

  准备

  “刘家坪誓师后,一些伤员被送到这里疗伤,他们特乐观,经常一起唱歌、学习,有的身体好转一点,就到后山锻炼身体。”历经71年的风雨,位于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龙凤塔村的红军医院仍保存完好。村里的谷忠厚老人,抚摸着后山上一棵枝繁叶茂的松树,向记者讲述起当年红军伤员在这里练拳脚的情景。

  其实,精心安置伤病员,只是红二、六军团战略转移前众多扎实准备工作中的一环。红二、六军团在战略转移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对军事力量进行了整编,并从机关裁减部分人员,补充主力部队。决定留下十八师在湘西进行游击战争,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对具体的突围方案,也进行过多次研究。

  从党内到党外,从上到下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各部队纷纷召开党的积极分子会议和全体军人大会,利用各种形式,说明面临的形势,提出以运动战打破敌人“围剿”的战斗任务,并进行革命战争特点的教育,坚定广大指战员夺取反“围剿”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领导人亲自到红军基层做报告,指出红二、六军团当前的任务。针对湘西北籍的战士可能存在不愿意离开故土的想法,政治工作部门细致、耐心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以保证红军突围时,他们能随部队转移。

  对部队中的老弱、妇女、儿童、重伤员、重病员以及医院、兵工厂等不便于长途行军的人员和单位,都作了妥善安置。对遣散回家的,发放适当路费;对于坚决要求留队的,转送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和红十八师,留守后方。对伤病员,则组织到红军医院集中救治,或发放养伤费,由当地党组织安排到可靠的群众家里养伤。

  精简行装。全军实行轻装,除必要的行李、弹药外,每个人准备一条干粮袋和3天的粮食,以及3至6双草鞋;对于带不动的笨重物资,或掩埋或送当地群众。

  加紧军事训练,强化夜战、近战等战术,以适应转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环境,提高部队战斗力。部队还加强了内部的整顿工作,及时清除了混进革命队伍的破坏分子。同时在刘家坪一带修筑防空壕和掩蔽体,使敌人误认为红军将在刘家坪一带固守,放松对红军突围的防御部署。

  通过这些准备工作,红军部队人心稳定,目的明确,机动力、战斗力大为加强,为顺利完成战略转移打下了坚实基础。

  出征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姐带:郎去当兵姐在家,我三五年来不得来,你个儿移花别处栽。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不到锁不开。”在桑植,当年为红军送行的民歌依然广为流传。

  誓师大会结束,嘹亮的军号响彻云霄,大军立即整装出发。附近村寨的老百姓知道红军要出发了,早早赶来为他们送行。乡亲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他们有的提着用葫芦装的包谷烧,请战士们再喝一口自己亲手酿造的米酒;有的挎着装满了糯米粑粑、蒿子粑粑的竹篮,让战士们带走满腔情意;有的腋下夹着刚刚赶做的布鞋,悄悄塞进红军战士的背包。队伍出发了,群众也自发排成长长的队伍,随着红军一起走。他们送了又送,一声声叮咛、一声声祝福;战士们一次次回头,一次次抹泪,与乡亲们依依惜别。

  “走的时候,我还逗了房东大嫂家的小孩子哟,一晃71年过去了。”从部队离休后,一直在老家桑植县城定居的老红军肖瑞林还记得当年乡亲们送行的情景。离别的时间到了,房东大嫂赶过来,把一双草鞋塞进肖瑞林的怀里。肖瑞林逗了逗大嫂怀里那个不满两岁的孩子后,赶紧回到自己的队伍———那时,刚20岁的肖瑞林是红二军团政治部的宣传干事。

  距刘家坪15公里的洪家关是贺龙的故乡。红军出发前,贺龙带上几个警卫员,骑着快马,沿着一条铺满落叶的山道,向洪家关疾驰而去。马蹄声声,踏碎了秋风秋雨,他去故乡作了最后一次道别。现年83岁的洪家关人贺文首回忆:“出发前头一天,贺龙骑着马来找我的父亲,说,幺叔,明天就要走了,你准备好了没有?”贺文首的父亲贺勋臣,是贺龙的小叔,也是最早跟着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村民之一。南昌起义后,他随贺龙回到家乡。“母亲、二哥和我送贺龙和父亲走到村口。贺龙对母亲说,幺婶,不送了,我们还会打回来的,你把两个弟弟养好。”随后,贺龙要副官拿了4块银元,放到贺文首母亲手中。

  父亲跟着贺龙策马扬鞭离去的形象,以及母亲泪流满面的情景,始终深深印在贺文首的脑海中。

  纪念碑

  71年弹指一挥间。晴空下,刘家坪干田坝一处小山坡上,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高耸入云。1985年11月19日,桑植县委、县政府在这里举行了纪念碑奠基仪式。纪念碑于1986年11月19日竣工落成,当天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廖汉生、邓力群等领导同志专程前来为纪念碑揭幕。纪念碑正面嵌着王震同志的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

  纪念碑旁,是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馆名由廖汉生题写。馆内陈列着当年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前后的历史照片和文物、文献资料。1986年,这里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至纪念碑和纪念馆的线路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