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请您推荐过斑马线沟通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9:15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为了让斑马线上路人与司机有效沟通、领会对方意图,前日本报公布了由读者推荐的6种过马路的沟通手势。昨天,本报记者走上街头,并请市民对各种方式逐一进行体验,把体会告诉大家,接下来就请您推荐既适用又自然的沟通方式,交管部门将挑选出最佳手势在全市推广。

  现场司机让行意识太差

  昨天下午2点10分左右,记者在中山北路和新模范马路路口看到,此路口由南向北的信号为直行和右转同时放行,此时,行人和非机动车就不能走了。

  一骑电动自行车的小姐刚好进入了斑马线,心想右转的机动车应该让她先过去,于是直接朝前闯。但牌号为苏A6H6××的白色奇瑞轿车在右转弯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减速,双方就这样互不相让,奇瑞轿车的右前侧和骑车小姐的左腿擦上了。如果奇瑞轿车再往前行驶半米,那骑车小姐有可能会被撞飞。

  随后,记者在该路口观察了20分钟左右,发现该路口的信号变成直右的时候,很多行人和非机动车就会卡在斑马线上过不来,很少有车子停下来让行。

  交警五大队的民警于海波告诉记者,他在该路口执勤已经有一年多了,发现斑马线上人车交织的时候,司机的斑马线意识比较差,主动停下来让行的还是行人比较多,甚至有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根本都不敢过马路。

  因此,他希望司机们应该逐步增强斑马线意识,既安全又能提高通行效率。

  调查

  仅一成市民用手势

  昨天早上8点40分,记者通过光华路四方巷路口(此路口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时,发现由东向西的车辆至少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朝记者疾驶过来,大约离斑马线还有20米,记者便朝其车辆“立掌示意”,主动和司机沟通,并快速通过。只见一辆靠绿岛行驶的93路公交车逐渐减速让行,记者过去以后才开始加速过马路,其他车辆见了手势以后,也纷纷避让,记者很安全地通过了斑马线。

  此时,近10位市民都看到了刚才记者“立掌示意”过街的“演示”。记者拿出本报刊登的6种过街沟通的方式,他们都觉得用手势和司机沟通过马路很安全,其中一名50岁的老先生表示自己偶尔也会用。其余的几位市民表示从来没有用过手势,过马路的时候都是等车子全部过去了或者是停在路中间等。记者给他们介绍沟通的6种方式以后,其中还有两位市民现学现用,当时就用上了。

  随后,记者在该路口对18位市民进行了调查,仅有1位市民在过马路的时候偶尔用手势和司机沟通。随后,记者在中山北路和新模范马路路口对8位行人进行调查,有2位行人会用手势过街。

  昨天,在受访的30多名市民中,仅有4名市民在过马路的过程中用手势,所占比例为一成左右,而且还不常用。

  征集

  请您推荐最佳手势

  前天,本报在市民中间征集斑马线上司机和行人的沟通手势,经大家推荐记者整理出了6种方式,并逐一刊登在报纸上。

  昨天下午3点左右,记者有幸请市民陈先生和吕先生在模范中路的南京饭店门口的斑马线上(此处没有信号灯)对各种手势多次进行“演示”,然后他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道出了各种沟通手势的感受。在此,记者想感谢陈先生和吕先生,昨天下午为了验证各种沟通手势的效果,他们在斑马线上走了不下20次。

  在这6种方式中,您觉得哪种沟通方式最适用,哪种方式最方便,请及时拨打金陵晚报热线84686500或者发送邮件nwc11270@hotmail.com。如果您有行人和司机之间更好的沟通方式,也请和我们联系。因为哪种沟通手势最好,将由广大市民定夺,我们将根据人气挑选出最佳手势,请交管部门“检验”。到时,交管部门将在全市对最佳沟通方式进行推广。

  ■新闻附件

  方式一:举手示意

  吕先生感言:动作太大,不便于操作,有种盛气凌人的感觉,好像在向司机示威;但是,举手示意,过街意图明显,司机容易发现。

  方式二:立掌示意

  吕先生感言:动作很自然,可以说是举手之劳,很方便;这种手势比较常见,司机和行人是面对面交流,都能看懂;但手势和市民拦出租车的手势有点相似,的哥可能比较难区分。

  方式三:“OK”状手势

  陈先生感言:如果是比较传统的司机,不一定能看懂这是什么意思;另外,如果食指和拇指没有握成圈,这个手势在手语里面是“WC”的意思,容易引起误解。

  方式四:摆手让行

  陈先生感言:动作幅度相对较大,不是很自然;此类手势更适用于司机和行人在斑马线上互相谦让的情况;如果动作做得不标准,司机有可能看不懂或者看不清楚。

  方式五:挥手先行

  的哥张师傅感言:动作简单,通俗易懂;他们经常使用这样的手势,而且在司机们中间已成了“请先通过”的手语;另外,主动让行,尊重行人,也将获得行人的尊重。

  方式六:竖大拇指示感谢

  单位司机刘先生感言:动作很简单,出手时司机要用赞赏的眼神表达才能达到效果;其次,如果是鼓励小朋友,倒很正常,如果用在大人身上有点异怪;另外,很少看到有人使用这样的手势表示感谢。

  (编辑雨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