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义,和谐社会的底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9:28 红网-三湘都市报

  ■本报评论员 石横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于昨日在京闭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此进入实质性的制度落地阶段。备受瞩目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彰显了执政党破解和谐社会难题的决心。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往往面临着两种发展路径: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阶段”,即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政治、社会、文化、民生等多维价值同步递进,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则是跌入“拉美化陷阱”,即出现贫富悬殊、失业激增、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我们看到,中国执政党对此有清醒而深刻的认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议题,无比清晰地表明,执政党对“黄金发展阶段”的企望和避免深陷“拉美化陷阱”的努力。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是国家权力基于公义的自我重塑,标志着政府的执政重心由经济导向向社会导向的重要转变:以公平与正义为基础,强国和富民将共同构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点。

  近年来,围绕着医疗、住房、教育、社会保障、司法公正等社会热点话题,民间的各种声音纷纷扰扰、相互激荡,其主旨莫不是指向社会生态的公平与正义。党和政府顺应时势,果断实施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力肃贪”等措施。可以说,此次大会就是对此前所做工作的一次制度化总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可预见的将来,一个心胸更为开阔而冷静、价值更为多元而和谐、诉求更为丰富而完善的中国社会将屹立于世界面前。

  与会期间,“重视民生”和“特殊利益集团”成为被再三阐述的关键词。无疑,此二者正是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攻克的两大堡垒。民生问题的尖锐化与特殊利益集团的生长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现实中,那些被舆论广泛诟病的“特殊利益集团”呈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傲慢面容,社会矛盾的纠结点往往因之而爆发,社会和谐的愿景往往因之而窒息,民生疾苦由此被放大和强化。执政党对此保持了高度警惕,此次大会把社会公平正义放在一个优先价值的崇高地位上,一个充满温情和关怀的民生图景值得期待。

  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需要以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我们认为,为今之计,就是要拓展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表达渠道。所谓“和谐”,“和”者乃禾+口,表示人人有饭吃;“谐”者乃言+皆,表示人人能说话。唯有在物质层面让人人有饭吃,在精神层面让人人能说话,才可称得上真正的“和谐社会”。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广泛民意的充分交流与碰撞,国家对多元声音的吸纳和消化,是造就一个平衡稳定社会的不二法门。我们期待着,善意、理性、多元的声音能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