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构筑互惠关系 深化互利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10:10 人民网

  金秋时节,太湖之滨。由人民日报社和日本经济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一次中日经济讨论会10月9日在浙江长兴举行。这是一次恰逢新时期、面临新机遇、商讨新合作的会议:中国正值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刚刚结束对中国的首次正式访问;在10月8日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中日双方同意以能源、环保、金融、信息通信技术、知识产权等领域为重点,深化互利合作。此次讨论会以“中国‘十一五’规划与中日经济合作”为主题,与会中日嘉宾就构筑中日互惠关系,深化互利合作建言献策,加深了理解,增

进了共识,开阔了思路。

  中日合作双方受惠

  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在开幕式致词中指出,日本首相安倍刚刚结束了对中国的正式访问,这次访问开启了改善中日关系的希望之窗,受到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重视和欢迎。此次研讨会从金融服务、环保合作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探讨中日合作的新商机、新思路、新举措,正逢其时,颇具现实意义。

  日本经济新闻社社长杉田亮毅也说,日本新上任的安倍首相访问了中国,今后日中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作为日中首脑会谈重开后的第一个具体活动,这次中日经济讨论会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日中之间越是在问题多的时候,越应该积极地进行交流,这才是真正的友好关系。”他期待与会代表在加深对中国“十一五”规划理解的同时,共同探讨日方所能提供的合作。

  商务部部长助理崇泉在主旨演讲中指出,2005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1844.5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了9.9%。预计今年全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在投资合作领域,日本进入世界500强的70余家大企业几乎都在华设立了企业,日本的中小企业也纷纷来华投资。截止到今年8月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超过了36000个,实际到位金额达到561.6亿美元,日本对华投资居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国别地区排名第二位。目前中国企业对日投资尽管刚刚起步,但日本已经成为中国有实力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地。无数事实足以表明,中日经贸合作关系是互补、互惠、互利的。

  日本众议员、前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的主旨演讲引起热烈反响。他首先回忆了历史上鉴真和尚与空海和尚为中日交流所做的贡献,强调中日之间有着悠久交往的传统,“只有不断的交流,增进互相理解,加深我们的友谊,才会发展得更好”。最后,他引用苏轼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日中关系寄予良好祝愿。

  探索合作新思路

  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为中日双方加强互利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在金融、环保、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深化合作,成为与会代表的主要话题。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赵林指出,中日两国密切的经济合作将会给两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除了传统的贷款业务外,对两国金融机构来说,在贸易融资、债券投资以及银行卡、外汇结算等个人金融业务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商机。日本大和证券集团会长原良也认为,日本对中国的投资还有潜力,今后还将有很大幅度的增加。为了使中国可持续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金融界领域的改革应该进一步扩大。

  在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即企业不仅关注财务等利益信息,还要考虑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社会责任后,原良也建议说,中国证券市场应构筑强有力的公司治理体制并改善企业社会责任经营。统计表明,30%的日本企业对中国的供货商已经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采购标准。

  中日商界人士对环保节能领域的合作反应积极。海尔集团副总裁喻子达说,海尔把绿色和环保理念融入从市场调研、设计到制造、销售、回收和经营等每一个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目前已有51家日本企业与海尔建立了友好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海尔与日资供应商伙伴在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方面达成共识,并就符合欧盟环保要求签署了承诺。日本日立制作所副社长八丁地隆说,他们制定了环保规划,对8个范畴里的53个项目进行评分。为建设环境友好型工厂和办公室,日立制作所使用变频控制的空调,减少冷饮的消耗,在办公室使用节能灯,午休时关灯,夏天上班不扎领带。他说,日立与中国企业合作,在中国开展了多个环保项目,今后愿意继续在节能和环保等方面为中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牛根生董事长生动地介绍了蒙牛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实践和体会后说,奶业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曾经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其技术装备和发展水平较高,他希望中日双方在农业产业化方面能够“合作发财,和谐发展”。日本麒麟啤酒株式会社会长荒莳康一郎说,从1983年起麒麟啤酒就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开始发展以花卉和谷物为主的生物农业产业。麒麟集团在中国的事业也是从生物农业开始的。未来花卉园艺产业最具发展前景的国家无疑将是中国。麒麟集团愿在为中国国内的花卉产业作出贡献的同时,致力于成为日中两国花卉文化交流的桥梁。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此次中日经济讨论会再次证明,中日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构筑互惠关系,加强互利合作,成为与会中日各界人士的共同呼声。

人民网记者温宪 管克江 崔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