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诗人应该耐得住寂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14:51 东方网

  10月10日,中外散文诗学会的第一届理事云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在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三星堆遗址寻找诗歌灵感。当四川新闻网记者问及众诗人对目前网上热议的国家一级诗人赵丽华的看法时,诗人们几乎一致表示,不管赵丽华是不是国家一级诗人,她的那个所谓梨花诗也不能称作诗。(10月11日《四川新闻网》)

  无论是现代诗还是古诗我都喜爱,并且还偶尔涂鸦过。所以我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

有着很深的感情。我没有专门研究过诗歌理论,但我知道诗歌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诗经到后来的格律诗,虽然外界表现形式不断变化,但是始终不变的是诗歌特有的美学韵味。

  五四运动期间,随着白话文的兴起,自由体的分行白话诗开始代替古体诗登上诗歌舞台,实现了诗歌形式上的革命。然而,自由体白话诗并不意味着“诗意”表达的丧失。诗歌最大的生命力正来自于她独特的意韵。而赵丽华的所谓“梨花体”诗,把诗歌演变成分行的大白话,因其失去传统诗歌的美学价值,所以必然受到人们普遍诟病!至于用裸体秀形式来“挽救”诗歌,几乎就是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的污辱!

  是的,近年来诗坛寂寥。但这个状况并不是诗歌本身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原因所导致。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受到影响的不仅是诗歌,散文、小说等纯文学几乎全方位的受到了冷落。这是现实——人们的生活压力大了生活节奏加快了,人们更喜爱快餐式的文字,或者是励志、生财方面的畅销书籍。

  惊回首,人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已经悄然发生改变,纯文学呈现颓势一点也不奇怪。然而,真正的文学家,真正的诗人,应该能够甘于寂寞,坚守“阵地”,等待躁动心灵的回归,而不应该随着欣赏对象的心理浮躁而浮躁,更不应该标新立异,希图以另类方式去吸人眼球。赵丽华“梨花体”诗的遭遇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说赵丽华的“梨花体”是在探索现代诗歌的新的形式,那么由于造成这么多人(包括诗人)不理解、“不懂”,说明赵丽华的诗歌形式并不能被广大读者认同。一个遭到绝大多数人反感(或者因“不懂”而反感)的“诗歌”,是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好诗的。它的结局也真就如同在大街上撒尿——在人们的起哄声中提起裤子走人。


作者:贾如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