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警惕公开之下的不公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0:06 红网

  “招考条件:男,25周岁,临床医学本科学历,工作一年以上,身高在185cm以上,具有篮球特长……”近日,丹阳市部分市区医院在系统内面向乡镇医务人员实行了一次公开招考,这样的招考要求却让人迷惑,“这哪是招医生,分明是招篮球运动员嘛!”当地人对此质疑:“公开招考是不是个幌子?人员莫非已经内定好了?”(10月11日《现代快报》)

  相对于“暗箱操作”,“公开”是一种“阳光作业”,所以近年来,“公开”的范

围逐渐扩大,政务公开,招考干部公开,招聘人才公开,就连评模选优也采用报纸登选票、网上、短信投票等“海选”方式。应该说,公开是公正和公平的基础,没有公开,就难以保证公正和公平。但是,公开毕竟只是一种手段,公正和公平才是目的。所以,切莫以为“公开”了,就可以做到公正和公平。

  丹阳市这次招聘医务人员,就很让人担心她能否做到公正和公平。尽管她也“公开”了,但那些诸如“曾有过xx医院进修普外科经历”、“要求xx年底前参加工作”等苛刻的、令人费解的条件,又似乎是在为某人“量身订制”的;除了某人,其他人都难以进入这个“圈”。这样,就出现了16个岗位每个岗位只招一个人,就有12个岗位每个岗位只有一个人报名的怪现象。

  如今,“公开”办事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些单位的一些领导尽管心里老大不情愿,但也得履行这个程序。于是,“公开”是公开了,但又附着着一些特定的条件,既办了事,达到了个人目的,还不落徇私舞弊的口实。

  还有的人把“公开”视为一种时尚。只要“公开”了,就赶了潮流,根本不会考虑公开之后怎样保证公正和公平。比如。某市搞得最有影响力的人评选,报纸上登选票,一张报纸卖到了50元,富人买得起报纸,无疑,“影响力”最高;某市搞短信评比干部,一条短信1元钱。干部级别越高,为之投票的人越多,这个干部评价就越好。我们谁都不敢说这种评选不公开,但这种公开能做到公正和公平吗?

  当公开成为一种掩人耳目的道具,成为一种“过场秀”的时候,公开离公正和公平就越来越远了。这时候人们会发现,这样的“公开”我们受到的伤害更重。我们希望公开,更希望有严密的制度和切实的措施保证公开后的公正和公平。

稿源:红网 作者:马而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