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官员卸任,何不去当学者(感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0:10 环球时报

  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 科恩最近出版了自己创作的小说《龙火》。这是科恩退休后写的一部惊险小说,书中主人公迈克尔·桑蒂尼也是国防部长,在恐怖分子密谋袭击美国,国内右翼军官蠢蠢欲动,美国外交陷入孤立时,桑蒂尼亲自出马,去拯救世界……

  科恩是克林顿总统第二任期的国防部长,卸任后在华盛顿开了一家公司,主营国际商业咨询。他早年在大学读法律,也爱写诗,出过诗集。在任时,他就想着卸任后写小说。

现在果然如愿了。

  美国官员一般都不把做官当作终身职业,因此谋生还要有别的技能。对于那些经过选举产生或政治任命的职务,官员和商界人士、智库学者互换角色是一种常态。像时下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都在商界当过总裁,将来卸任后,还可能回到商界。

  美国的官员和学者之间职位轮换的比例很高。如克林顿下野后曾去竞争哈佛大学校长,但未如愿,哈佛看中了当年在他手下当财政部长的萨默斯。这说明克林顿并不认为当过总统就不能再去做校长,也说明美国人并不认为能当总统就一定能当大学校长,行不行还需要双向选择。前副总统戈尔离职后,除下海出任一家金融公司副总裁外,还担任几所大学教授。现任国务卿赖斯曾任斯坦福大学教授和教务长。最近有不少美国人支持赖斯参选总统,她目前的名望已排在有意问鼎白宫人物的第三位。但她表示:“总统的大位不适合我,”离任后,“会回到斯坦福大学教书和写作。”

  官员和学者互换角色,对政府和学校都有好处。对政府来说,一批批养精蓄锐、厚积薄发的学术精英充实到官员队伍中,像新鲜血液一样,带来新理论和新思维,有利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对学校来说,一拨拨来自高层、实践经验丰富的官员开课讲学,带研究生,以权威、鲜活的案例传授实用的知识,大大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的距离,加速了人才的成长。

  美国的官员转换成学者角色后,一般不挂虚职,还真做学问。基辛格在进入尼克松政府前,在哈佛大学教了15年书,出版过5本著作。卸任后,他又先后出版了6本新著,其中就有那本被称为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经典之作《大外交》。布热津斯基在出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前,也在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教过十几年书。卸任后,又回到大学教授美国外交政策,还潜心研究,写出了名著《大棋局》。如果这两位国际战略大家一辈子做官,他们会有那么多时间和良好的心态撰写经典之作吗?

  美国官员和学者互换角色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开国之初。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1826年7月4日逝世。他在生前就为自己写下了不准别人“增添一字”的墓志铭:“这里安葬着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和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的执笔人\ 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始人。”

  杰斐逊说:“我最希望人们记得的就是这些。”杰斐逊是美国历史上一位有杰出成就的政治家,他的经历足可以写满一块硕大的墓碑:他做过两任弗吉尼亚州州长,在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手下担任过国务卿,在第二任总统亚当斯手下当过副总统,接着又连任两届总统。当时美国法律并没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一次,凭他的政绩和人气,完全有可能接着连任,但他选择了退休,告老回乡,并以七旬高龄,历经9年,在去世前一年在家乡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他说:“我以创办和扶植一所教育后代的学校作为结束生命的最后一幕。我希望学校对他们的品德、自由、名声和幸福都起到有益而永久的影响。”从他自撰的墓志铭中,我们可以想像,这位美国政治家一定是在历经政坛沧桑之后,悟出了一个道理:与其多做几年官,不如为教育培养后代多做点贡献,那才是“有益而永久的影响”。

  近年来,我们国内也逐渐有了官学交流,一批学术精英担任了较重要的政府职务,而一批退下来的省部级官员进入大学担任了院长或教授。虽然还是荣誉头衔多,真正讲课做研究的少,但毕竟开了头,未来的发展是可以预期的。

  从今年开始,全国省、市、县、乡党委将进行集中换届。我想,一些有条件的退休官员不一定都寻求去人大或政协继续做官,他们不妨可以考虑去学校,用自己宝贵的经验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可以相信,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部分人一辈子当官,或只会当官的现象势必要发生变化。不需要很多年,官员改行当教授就会成为平常事——而且不必都在退休后。▲

  (作者是资深媒体人。)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peopledaily.com.cn)

薛福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