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银行以案说法给你提个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2:30 沈阳网-沈阳晚报

  国庆节前,中国银监会在官方网站发出特别提示:个人消费投资应谨防各类风险。个人消费投资风险到底都有哪些,消费者应该如何规避呢?本报记者通过采访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结合具体案例,剖析个人消费投资风险,希望能引起市民注意。

  银行卡欺诈五花八门

  风险类别:骗取持卡人密码和账号;克隆卡欺诈;以办理银行透支信用卡为名实施诈骗;在ATM机上骗卡。不法分子骗取持卡人密码和账号主要手段有:开设假银行网站或假购物网站;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诈骗等;

  具体案例:2005年10月份,沈阳市公安机关连续接到群众举报称,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息发送“银行卡消费金额将被扣除”的虚假信息,并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及公安人员,让受害人在ATM机上操作“更改识别码”(实为转账),实施诈骗。经过侦查,2005年11月3日,沈阳警方在福建泉州市将郭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消费提醒:持卡人要妥善保管银行卡,密码设置最好不要使用出生日期等简易数字。对可疑电话、电子邮件、网站或手机短信,不要盲目随意提供个人资料。使用ATM机输入密码时要注意遮挡。

  网上银行暗藏风险

  风险类别:目前网上银行客户资金欺诈案件发生的具体形式包括使用弱密码、将网银密码设为与其他网站密码相同的密码、登录假网站上当受骗、被木马病毒盗取密码等。部分客户设置的卡密码为弱密码,由于密码过于简单,容易被不法分子盗取。一些客户将自己网银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设置相同,很容易被网站黑客破解。

  具体案例:2004年,沈城一客户在一些网站下载非法软件后,中了木马病毒。在登录网银时,客户通过计算机键盘输入账号和密码,被木马程序截获。2005年,有不法分子制作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假网站,诱骗客户登录。

  消费提醒:客户除了妥善保管账号和密码外,最好使用口令卡或U盾等电子证书,可以大大降低网络支付风险。非法集资成“吸血机器”

  风险类别:以还本和高额利息、股息、红利为诱饵,向不特定公众进行融资活动;以签订商品经销、产品开发等形式,向社会募集资金等。特征是:以高额的融资利息、投资回报或理财收益等为诱饵;集资者不具备法定的集资主体资格。

  具体案例:2001年,沈阳市新源养殖有限公司以代养水蛭(蚂蟥)、土元(土鳖虫)为手段,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吸收了5000多名养殖户2.1亿元公众存款。2002年3月万象生物养殖公司以“为集资者代理养殖灵芝”名义,不到两年非法集资9亿元。

  投资提醒:非法集资是违法活动,出资人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非法集资的资金大多挪作他用,中饱私囊,少数出资人侥幸获得回报,大多数投资人血本无归。希望广大市民不要轻信高额回报。本报记者张建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