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砍树折射的文明与野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4:12 大河网-河南日报

  虽然据说有“卫星遥感”数据显示,郑州绿化率已达30%以上,但从“天上”回到“人间”,生活在郑州的人,却有一种明显的感觉:街上的阴凉越来越少了,那些遮天蔽日的法桐越来越少了。这不,又在伐树了:金水东路50余棵树龄达15年以上的大法桐,枝叶被砍得只剩下主干以上二三十厘米,根部从一米的地方挖出,挖树的时间段安排得也颇有“讲究”:从9月30日晚间至放假的10月1日。(见《大河报》10月11日报道)

  据报道,“移树”是“上级安排”的,是为了道路和管线“改造”——这也是近年频频砍伐或“移走”大树的通用理由。树必须为“上级安排”和这些“改造”让路吗?我看未必。其实,任何领导决策和城市建设、改造项目,都是为了让居民生活质量更高。偏离了这一原则,拿河南人的话,只能叫做“瞎胡整”。笔者不想和砍树的拍板者大谈“一棵大树的生态价值不低于10万美元”这样的常识,也不谈发达国家为了移走一棵大树在议会反复听证,甚至道路为树让路、绕树而修这样的事例——我想只要不尸位素餐,可敬的绿化部门的人士们都是应该知道这些道理的。从市民的感受来说,郑州在绿化上的“瞎胡整”,和其城建、管网建设上的“瞎胡整”遥相呼应,让人无法理喻。

  当然,对伐树这件事,广大群众还是有满肚子话要说的。首先这件事让人觉得“各色”。冒着众怒和民怨把大树起出移走,把好好的树冠截掉“嫁接改造”,把法桐置换成生态价值很小的“景观树”,甚至是直接锯伐,许多大树一夜之间去向不明……这就是近些年不停地发生在郑州大树身上的故事。这些故事再佐以大量和复杂的投资行为、资金流动、金钱交易,而显得异常暧昧、神秘。无法理解这些故事的老百姓,只能“无聊”而“小人”地揣测那些有关“肉食者”的行为动机了。其次,即使不考虑生态价值、国际通例、市民感受,有关部门也应该三思。须知,这已是二十一世纪了,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已经超越了工业化时代的“汽车柏油路,钢筋混凝土”的陈旧理念。而现代化的理念,就是把是否适合、有益于人的生活,把适宜人居指数放在第一位,所以联合国评出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都是大树成行、满目绿阴的都市。我们国家也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国家。在今天,许多国家、许多城市,都在为象征自己文明程度的大树稀缺感到苦恼,为了保护一棵大树,甚至到了不惜血本的地步。咱郑州可好,毁坏大树到了不惜血本的地步。此举的用意也许是让郑州“洋”起来,岂不知,却恰恰陷入了既“野蛮”又“蒙昧”的误区。①8

  □阿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